5月25日至26日,校園足球公益課堂走進漢中西鄉,中央駐陜和省級媒體先后深入峽口鎮江塝茗園、駱家壩鎮和古街以及堰口鎮三合村,一派綠意盎然的景色由遠及近,讓人不由感嘆這幅生態盛景。
西鄉,綠色背后的故事更值得書寫——
“各位朋友,有沒有品嘗過西鄉茶葉?”5月25日,從漢中到西鄉縣的旅游大巴上,西鄉縣講解員向中央駐陜和省級媒體介紹西鄉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茶葉是西鄉縣的支柱產業之一。走進西鄉縣峽口鎮江塝茗園,只見翠綠的茶樹錯落有致、次第排開,葉片在微風中輕輕晃動。峽口鎮江榜村村民正在采茶。
“江塝茗園內共有茶葉加工企業50家,能生產中國六大茶系品牌中的五種,每年采摘時間從3月延續到9月:3月至5月是春茶;5月至9月是夏秋茶。這也大大延伸了茶產業鏈,遠銷中亞北非等地。”西鄉縣峽口鎮鎮長聶代崗說,如今,峽口鎮人均1.9畝茶園,一畝茶園收入6000元,茶農人均收益1.1萬元,占全鎮人均純收入的 70%以上,真正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茶園觀光、體驗采茶、手工炒茶、夜宿茶園……茶旅融合讓眼前的綠茶山變成了聚寶盆。聶代崗表示,峽口鎮將把江塝茗園和茶葉特色小鎮、大巴山茶旅民宿、白巖高山有機觀光茶園串聯起來,打造出茶旅融合精品線路。
峽口鎮的茶旅融合只是西鄉縣茶產業高總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
走進堰口鎮三合村茶文旅融合示范園,沿著棧道登高而上,綿延數十公里的茶山美景讓人留連忘返。站在觀景平臺遠眺,道教圣地午子山一覽無余,秀美山川和生態茶園盡收眼底。
“如今,這里風景如畫,游人如織,成為鄉村休閑旅游打卡地。”西鄉縣堰口鎮黨委書記符輝表示,堰口鎮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深度優化“兩主六特”產業布局,延伸產業鏈,培育高效茶園2500畝、茶葉總產值達到2.5億元。
茶葉變“茶業”,“一葉”變“多業”,還出口中亞,漢中西鄉縣36萬畝茶園成“金山銀山”,2023年全縣7萬戶茶農 26萬余人,戶均年茶葉收入1.5萬元以上。
如果說綠水青山是看得見的綠色發展,“看不見”的綠色也正在轉化為金山銀山。西鄉縣綠色轉化路徑不斷拓寬。
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鐘家溝一片祥和景象。漫步新近整修的小道,路兩旁的以舊修舊的民房,處處突顯著美麗宜居的村莊新貌。特別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總指揮部院內明檐明柱,石條壘砌臺沿,青磚鋪設天井,修繕一新。“綠色生態”愿景正一步步照進現實。
駱家壩有保存完好的古街道一條,街道兩旁古建筑保存完好,建筑風格綜合體現了陜南及巴山民居特色,門頭及窗雕刻精美,布局獨具,山水橋樹,相映成趣,漫步于此感受著歷史與現代的交融。駱家壩鎮黨委書記李濤表示,鐘家溝村在挖掘和保護中,推動紅色資源充分開發、紅色基因廣泛傳播、紅色故事深入人心,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推動紅色文化和產業振興有效銜接,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紅色產業新名片,讓鄉村振興更多彩。
“只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有今后發展的高歌猛進。”如今,西鄉縣就在這青山綠水之間,錨定“建設中國最美茶鄉、漢中副中心城市”目標,努力在傳承歷史文化中彰顯城市之美,在構建多元支撐中彰顯產業之美,在守護綠色本底中彰顯生態之美。
來源: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