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3年前,湖南人蘇某某大學畢業后,選擇到象山發展,入職浙江寧波一家公司。如今,他的工作已走上正軌,接下來想在象山安家。一項調查顯示,超五成職場人愿意前往小城市就業;求職者“下沉”趨勢更加明顯,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人才黏性正在不斷加強。
每個人都有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年輕人在縣域能夠找到心儀的工作,當年輕人能夠在縣域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人才下沉縣域”很難說不是一種必然。
過去縣域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和競爭力,主要原因有兩點,即縣域難以提供高質量就業機會;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治理、公共服務上和大城市還有不小的差距。在這樣的背景下,有部分年輕人選擇了“人往高處走”,到集聚著更多機會和資源的大城市去打拼。
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勞動關系靈活化、工作內容多樣化、工作方式彈性化,人才就業打破了地域和空間的限制,一些縣域乃至鄉村都成為年輕人施展才華的舞臺。不少縣域充分把握時代機遇,大力促進產業發展,不斷優化就業創業環境,不斷改善民生。從這個角度上說,“人才下沉縣域”并非年輕人的單向投奔,而是縣域乃至鄉村和年輕人相向而行、雙向奔赴。
更進一步說,“人才下沉縣域”未必代表“人往低處走”,而是就業者選擇了更加契合自己的價值實現渠道和更符合內心世界的生活方式。到大城市就業還是縣域就業沒有孰優孰劣、孰高孰低,只是求職者正在按照自己的“意義之網”,在這個社會中找到更契合自己的位置。
此外,“人才下沉縣域”對于縣域來說也是一個契機,不僅有助于地域之間均衡發展、激發縣域經濟活力,也讓縣域有更多“源頭活水”。縣域作為社會聯結的紐帶,促進城市與鄉村的互聯互通;當更多年輕人選擇在縣域安身立命,會帶動縣域面貌的改變和公眾精氣神的提振。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那些匯聚更多人才的縣域,顯然會更有溫度、更有希望、更有未來。讓縣域成為年輕人成長成才的沃土,讓縣域成為激活社會流動的引擎,“人才下沉縣域”同樣要書寫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文章,實現引才用才留才有機結合,讓年輕人有更多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