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渭河渭南城區段河灘油葵景觀。
2023年以來,陜西省渭南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努力書寫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環保答卷,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美麗渭南建設邁出重要一步。
空氣質量退出全國后20名
2023年,渭南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97,同比下降3.9%;優良天數254天,同比增加44天,創歷史最好成績。
在2023年度全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考核中,渭南被評為優秀等次。
截至5月27日,渭南市大氣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為5.06,同比下降16.5%;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退出后20名;優良天數94天,同比增加12天;PM2.5濃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8%。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第一季度,渭南市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和PM2.5濃度改善幅度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雙第一”。
成績的背后,是壯士斷腕的決心、艱苦卓絕的努力、夜以繼日的堅持、勠力同心的奮斗。
2023年4月,渭南市啟動為期5年的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長的行動指揮部,抽調66名干部開展實體化運作。市委將大氣污染治理確定為市委常委主題教育典型案例,市政府主要領導分7個專題開展調研督導。市、縣、鎮、村縱向聯動,行業部門齊抓共管,有效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科學制定大氣治理“兩方案一規劃”(《渭南市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渭南市2023年空氣質量改善進位方案》和《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規劃》),不斷深化“75311”指揮調度工作機制,堅持日控月考,常態化分析研判,每日通報指標完成、排名和管控措施,每月預警全市后兩名,每季度約談全市后兩名,壓緊壓實縣市區屬地責任。
設置基層環境治理網格19706個,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體系,確保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整治。
及時修訂《渭南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嚴格落實關中城市群大氣治理聯席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強力推動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我們就是一個工地一個工地盯,一個領域一個領域管,一個指標一個指標摳,一天一天爭,推動大氣治理各項工作穩步推進,讓‘渭南藍’逐漸成為常態。”渭南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科科長段立強說。
地表水優良率好于考核目標
漫步沋河濕地公園,波光瀲滟,飛鳥翩躚,美不勝收。
沋河濕地公園水環境質量改善是渭南市水環境治理的一個縮影。
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渭南市以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為主線,以改善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補短板、強弱項,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按照“流域統籌、區域落實”原則,渭南市實施9個國考斷面“十四五”水體達標方案,每年組織各縣(市、區)編制并實施市考斷面“一斷一策”年度水體達標實施方案,全力推動斷面水質達標。
同時,渭南市圍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水生態環境修復等領域,積極實施整治項目。2023年以來,啟動實施水污染防治項目10個,全市總投資1.98億元。建立“月預警、季通報、年核算”機制,實施重點流域水生態補償制度,倒逼各縣(市、區)落實屬地責任。每月召開全市水環境鞏固提升工作調度會,通報斷面水質狀況,開展重點涉水污染源督查,全面提升水環境風險防控能力。細致開展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作,不斷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與監督管理。
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均達到或優于考核目標,地表水優良比例100%,優于年度考核目標77.8%的要求,無劣Ⅴ類斷面,納入國家考核的5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均為Ⅲ類及以上,達標率達100%。
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美麗渭南建設
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也是經濟財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渭南市堅持綠色發展,保護生態環境,穩步推進美麗渭南建設。
重點區域流域生態保護動作多。完成秦嶺區域0.61萬畝采石礦山治理恢復,完成北部山區1.59萬畝治理任務,治理率達84.6%。組織開展兩輪次秦嶺暨橋山區域生態環境聯合執法檢查,秦嶺33個“亂排亂放”問題點位銷號備案工作按期完成。探索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渭南市北部山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已于今年5月1日施行。完成秦嶺北麓(臨渭、華州、華陰、潼關)及陜西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合陽、大荔、潼關)生物多樣性本底資源調查評估報告編制。
土壤污染防治效果顯。渭南市潼關縣是生態環境部在全國確定的13個城市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之一。為夯實先行區建設基礎,圍繞提金廢渣(尾礦)堆放、流域水污染兩大重點問題,渭南市開展全面調查工作,摸清了潼關縣廢渣、土壤、水體、底泥、主栽農作物的污染底數,制定防治監管措施,建立尾礦庫問題清單,完成治理試點工程等。同時,狠抓項目建設,目前正在實施潼關縣土壤污染狀況加密調查、馬家寨提金廢渣綜合整治示范項目等,通過土壤污染治理項目實施,有效改善當地土壤環境質量。
環境監管執法效能提升快。2023年,先后組織開展了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排查、排污許可證后監管、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等19項專項執法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1.4萬余人(次),檢查企業5700余家(次)。今年,組織開展了火電、垃圾焚燒發電、鋼鐵等12個重點行業企業專項執法檢查,出動執法人員4700余人(次),檢查企業1600余家(次)。2023年,共受理、轉辦、查處各類環境投訴案件1074起,已全部辦結,辦結率達100%;辦理污染投訴有獎舉報案件51起,發放獎金4.2萬元。截至5月底,全市共接處污染投訴案件 154 件,目前辦結146件,辦結率達94.8%;辦理污染投訴有獎舉報案件10起,發放獎金7400元。
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力度大。組織召開了中央和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暨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督察典型案例整改工作推進會,組織專人實地核查整改進展,推動督察整改與排查整治一體推進。截至5月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19個問題整改完成14個,2023年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3個問題整改完成兩個,第二輪省級生態環保督察59個問題整改完成56個,省大氣污染治理專項督察40個問題整改完成36個。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建設美麗渭南的新征程上,全市生態環境系統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努力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讓良好生態成為渭南最靚麗的名片。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