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15天出院”潛規則的病根在哪

2024-06-20 16:15:58 作者:李霞

20240620095249012-59-fba69.jpg

據央廣網報道,各地患者普遍面臨住院天數的限制,單次住院一般在15天至20天。很多患者和家屬不得不在各家醫院間轉院,“每個醫院都說是醫保政策有規定,但醫保部門又說沒有相關規定,我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

據報道,患者“15天被出院”,確與醫保付費新模式有關。現在醫院多實行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支付模式。在這種支付模式下,過去“為治療過程付費”變為“為治療結果付費”,一個病能花多少錢,快到限額的時候,就得提醒患者出院。

醫保支付新模式可以規避過度治療,但弊端也日益顯現。很多醫院變支付標準的“均值”為“限值”,強制要求患者15天至20天轉院;有的不愿接收低分重癥病人,擔心治療時間一長,醫院就得虧錢;有的推諉復雜病患,覺得病人合并癥多、操作步驟也多,診治容易超標,“不太劃算”。醫院最不愿意的就是“如果治療下來相關付費超標,超出的部分由醫院承擔”。現實中,醫院將指標分派給各科室和醫生個人,變為“超出部分由基層醫生貼錢”,壓力層層轉嫁,才有了患者不得不到點轉院的怪事。

折騰病人不利于康復,也不符合人道精神。為了找到肯接收的醫院,家屬四處奔波、心力交瘁。住一次院又得重新做檢查,無疑加重了經濟負擔。當醫保、醫院、醫生、患者的權利與分值發生碰撞,在那些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的患者群體身上就產生了醫療治療與效率失衡的新問題。

今年4月,國家醫保局明確表示,醫保部門從未出臺“單次住院不超過15天”之類的限制性規定;有的省市醫保部門更明確表示,以“醫保限額到了”的理由強行要求患者出院、轉院或自費住院的行為,可以向當地醫保部門舉報。但15天被出院成為潛規則,需要醫保部門重新審視現行醫保支付模式帶來的副作用。

任何醫保付費模式,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但大原則不能變:醫保報銷標準應圍繞治療疾病、保障百姓生命健康這個核心目標,副作用越小越好。從短期看,病種分類標準需更加細致,重癥賦權分值應相應較高,才能讓醫生面對疑難雜癥時放開手腳。此外,對于需長期診治的特殊病種,醫保部門本有“特病單議”的政策托底。目前特病單議名額多用于ICU等危重病例,且多為事后申請補償的機制。特病單議,議的是急病,也該議重病,適當放開范圍才能不讓醫生為難、不讓患者遭罪。從長期看,分級診療有待優化,大、小醫療機構分管輕、重、緩、急型疾病,且每個階段都有明確的治療標準,是未來醫改不能忽視的領域。

2024年底,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將全部開展醫保付費方式改革。支付方式改革的初衷很好,大方向也沒問題,但既然診治付費模式的副作用已經暴露,也該正視并加以解決。

(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