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五六塊錢的面皮,全產業鏈產值可達百億元,你敢相信嗎?搟面皮是陜西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名小吃,更是寶雞的一張金名片。5月20日上午,“鄉村振興的寶雞實踐”——2024年全國農民報全媒體調研采訪團一行,走進陜西雜八得食品有限公司,深入探尋“小面皮”是如何撬動大產業的。
陜西雜八得公司生產總監高勇說,“面皮作為陜西的傳統美食,靠手工已經滿足不了消費需要,最主要的是產能保障不了。作為搟面皮核心專利技術,搟面皮熟化技術使得產能翻番,一臺單機每分鐘達到60公斤的產能。目前,公司從洗面沉淀、熟化成型到發酵口味等都采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這些技術涵蓋面皮的整個工業化生產流程?!?/p>
現代技術解決了產能問題,但工業化生產能否保留傳統味道?
高勇表示,決定搟面皮口感的核心環節就是發酵。傳統的面漿發酵主要憑經驗,發酵時間和火候都不穩定。如今,公司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合作,將食品工程和生物技術理念相結合,創新推出發酵專利技術,還原工藝,保留口感。
機器生產搟面皮。
為了能讓搟面皮進入更遠的市場,該公司首創了真空包裝搟面皮,并在行業內形成標準。同時,通過技術升級,該公司又解決了真空包裝搟面皮口感流失的問題,發明了非真空鎖鮮搟面皮,并申請了技術專利。
目前,陜西雜八得公司生產的搟面皮產品,不需要微波爐加熱,也不需要蒸煮,用開水燙3分鐘至5分鐘就可以食用,味道鮮美,筋道有力。
如今,由小麥做成的搟面皮,形成了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搟面皮所需的面粉出自寶雞本地小麥,在寶雞金臺區搟面皮企業的小麥種植基地,小麥從品種選擇到田間管理再到最后的收獲,都是按照搟面皮企業的標準進行操作的。
按照雙方簽訂的協議,農民種植優質強筋小麥,市區的農技人員在小麥施肥、澆水、防治病蟲害等重要環節進行把關指導,確保小麥品質達到企業要求。同時,企業以高于市場價10%的價格收購小麥。
不僅靠提供小麥原料直接增收,搟面皮產業園周邊村子里的村民在搟面皮企業打工,又獲得一份收入。
吃搟面皮,還需要油、辣椒、醋等佐料,這些需求又帶動了相關產業,增加了農民收入。如今,從原材料種植、生產加工,到耗材包裝、物流運輸,整個寶雞搟面皮產業鏈的從業人員已超過10萬人。
為把寶雞搟面皮從“地方小吃”打造成鄉村振興特色支柱產業,寶雞市制定了《搟面皮品牌建設實施方案》,發布搟面皮制作工藝流程標準,申報注冊寶雞搟面皮地理標志產品,推動小面皮向大產業邁進。
預計到2025年,寶雞搟面皮產業產值將達到100億元,相關上下游產值也將到達100億元,實現雙百億目標。
來源:衢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