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交出亮眼成績單:進出口規模首次超過21萬億元;進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增長7.4%,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別高2.5個、5.7個百分點,外貿向好勢頭得到進一步鞏固。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升級。上半年,中國出口機電產品7.14萬億元,增長8.2%,占中國出口總值的58.9%。隨著全球經濟復蘇,國際市場對機電產品、電子信息類產品、汽車以及生活類產品的需求逐步攀升,而全球跨境電商蓬勃發展為傳統外貿企業拓展市場和轉型升級創造了條件,這些都將成為未來繼續拉動中國外貿出口增長的動力源。
這其中,“新三樣”塑造形成外貿新增長點。當前,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三樣”作為中國外貿新的增長點,不僅提升了中國外貿整體競爭力,也符合當下全球企業追求低碳綠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去年,“新三樣”合計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比上年增長29.9%,高于整個出口增速29.3個百分點,今年上半年表現同樣出色。“新三樣”產量增長是中國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培育市場和強化市場競爭的結果。“新三樣”中的每一樣都經歷了數年艱苦努力和產業規模化發展,才能擁有今日的發展水平和產品競爭力。
持續鞏固外貿向好發展勢頭,要以新質生產力驅動外貿轉型升級。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具有高技術、高效率、高質量的“三高”特征。體現在產業層面,可用三句話概括:對傳統產業要改造升級;對新興產業要加快發展,提升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對未來產業如目前大熱的人工智能等,要超前布局。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中國外貿發展也在完成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通過促進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市場多元化等方面,為外貿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動力,推動中國外貿從傳統以成本優勢為主的競爭模式向以技術、品牌、服務為主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增強外貿的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鞏固外貿向好發展勢頭,還要堅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助力外貿發展量穩質升。上半年,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10.03萬億元,增長7.2%。其中,出口5.62萬億元,增長8.4%;進口4.41萬億元,增長5.8%。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涉及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民生工程、環境保護、低碳綠色發展等諸多領域,是全方位、系統性的合作,需要各方統籌協調、共同推進。特別是統籌推進重大標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有助于促進中國和伙伴國家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協作,更好發揮彼此間的經濟互補性。同時也有利于各國改善營商環境,共同提高經濟發展效率和發展水平,有力支撐各國經濟和可持續發展。
此外,要繼續構建穩健外貿體系,激發新動能。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今年3月發布的《全球貿易更新報告》,2023年全球貿易總額降至31萬億美元,較2022年峰值下降約3%,這一變化主要由于發達國家需求降低以及東亞和拉丁美洲貿易活動放緩。展望下半年,國際貿易環境錯綜復雜,但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質量持續提升、規模較快增長的勢頭沒有改變,中國在全球的外貿份額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接下來,要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貿港促進貿易便利化、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平臺減稅降費優惠等功能和作用,利用這些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為中國外貿注入源源不斷的增長動能。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