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九周年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廣州舉行。
2015年,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是我國批準成立的第二批自貿區之一,涵蓋廣州南沙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珠海橫琴片區等3個片區。9年來,廣東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圍繞投資、貿易、金融、粵港澳合作等領域開展制度創新近700項,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廣東自貿試驗區初步建成全國改革創新“試驗田”、對外開放“新高地”。
盤點廣東自貿試驗區這9年的成績單,其中有多項成果走在全國前列。例如,制度創新穩居全國第一方陣,9年來,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696項;經濟指標位列全國第一梯隊,9年來,外貿進出口由2015年1047億元增長到2023年5800億元,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39億美元;營商環境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區內實有企業超29萬家,吸引世界500強企業105家投資項目520個……一組組亮眼數據,交出了廣東自貿試驗區“走在前列”的答卷。
在推動粵港澳合作方面,廣東也更加注重與港澳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9年來,廣東全力推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擴大對港澳金融、法律、會計、工程、旅游、檢測認證等服務業開放,實現粵港澳跨境支付、跨境理財通、跨境保險、跨境住房按揭等舉措,港澳建筑師、工程師等24類專業人士備案即可執業,推動了三地的民生往來。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自貿試驗區的制度創新也同時突出以“小切口”帶動“大變化”,強調要有利于民生、方便企業和群眾。例如,南沙的港澳居民參保繳費跨境攜帶便利服務機制案例,強化了與港澳社會保障機制對接,避免雙重繳費、減輕經濟負擔。又如前海的跨境貿易檢驗檢測標準“軟聯通”案例,促進深港兩地檢驗監管規則和檢測標準銜接,試點“一次檢測、一次認證、一體通行”,不但縮短了通關時間,也更加方便了公眾的體驗,對貿易增長的助力十分明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吹響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構筑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景圖。當前,廣東正以走在前列的擔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站在新的起點上,廣東要加強總體謀劃、破立并舉,加大首創性、集成式探索,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助力將廣東自貿試驗區打造成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地區,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作出新貢獻。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