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保險業經營情況顯示,2024年前8個月,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4.38萬億元。其中,財產險原保險保費收入9648億元,人身險原保險保費收入3.41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行業匯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5%。盡管數據較去年同期11.88%的增速相比有所下降,但考慮到報行合一的深入開展等因素影響,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成績的取得已十分不易。
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大增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人身險公司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21萬億元,賠付支出8427億元,同比增長16.07%。8月當月,人身險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104億元,同比增速高達54.1%,為今年前8個月當月同比增速最高峰值。
分險種來看,今年前8個月,壽險、意外險、健康險保費收入分別為2.61萬億元、261億元、5755億元。其中,壽險保費同比增長18.58%,健康險保費同比分別增長7.3%,意外險則有10%的同比下滑。
“壽險保費增速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為8月普通型壽險預定利率調整導致的停售前短期銷售高峰,以及上年同期預定利率下調后造成的基數較低。”海通證券研報分析認為,主要是預定利率調整帶動了壽險保費短期的高增長。
8月2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健全人身保險產品定價機制的通知》,明確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備案的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5%,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2.5%執行;預定利率超過上限的普通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備案的分紅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為2.0%,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2.0%執行;預定利率超過上限的分紅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新備案的萬能型保險產品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為1.5%,相關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按1.5%執行;最低保證利率超過上限的萬能型保險產品停止銷售。
業內人士表示,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儲蓄型保險仍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激活了行業短期保費增量。9月份,分紅險、萬能險正式進行產品切換,預計9月保費增速仍會延續。
9月1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3.0版國十條”)對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和系統規劃。“此前兩次‘國十條’頒布均對行業產生了重大影響,當前在保險行業深化轉型改革發展的背景下,‘3.0版國十條’有望推動行業風險化解和高質量發展。”海通證券研報分析認為,在監管持續政策引導下,險企負債成本有望繼續優化,從而降低行業利差損風險,保障長期穩健發展。
財產險公司:非車險業務增速較快
財產險方面,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財產險公司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7萬億元,賠付支出7116億元。其中,車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5757億元,占財產險公司總保費的49.39%,環比持續上升,責任險、農險、意外險保費收入分別為970億元、1284億元、343億元。
整體來看,非車險業務增速整體高于車險業務,貢獻了財產險公司的主要保費增速。例如,前8個月,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64%,而車險業務雖仍保持低位正向增長,但前8個月同比增速僅為3.16%。這一趨勢在財險“老三家”中得到了驗證。以人保財險為例,今年前8個月,人保財險車險業務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864.69億元,同比增長3%;非車險業務保費收入1956.82億元,同比增長5.7%。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稱,這主要是由于今年一季度車險和非車險增速都出現了較大幅度滑坡。具體來看,今年一季度,車險業務保費收入約2142億元,同比增長了1.42%,但增速同比下滑4.69%;非車險業務實現保費收入2783億元,同比增長6.59%,但增速同比下滑7.37%。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中長期來看,非車險業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某資深業內分析師表示,比如,在健康險方面,從中長期來看,通過建立“健康管理+醫療服務+保險”的一站式健康生態系統,能夠有效提升客戶黏性,為保險業務增長賦能。
(來源: 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