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榆林訊 截至目前,榆林市橫山區已派31名干部參加揚州掛職交流學習,憑借互派干部掛職協商機制將橫山特色農產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入揚州,為揚州市的建設發展貢獻橫山力量,同時帶回揚州的構建黨政、企業、人才、社會、文化等多領域先進理念和經驗做法。
跨越千里結深情 揚榆協作共前行
通過榆揚協作干部交流工作的開展,榆林市橫山區與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進行著“兩地三區”對口協作工作,深化了兩地在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就業、智力幫扶等領域的合作,更在農文體旅融合上結出了累累碩果。
自2017年以來,橫山區共選派了7個批次共計31名干部到揚州掛職鍛煉,得到了揚州市景區管委會和新城管委會的大力支持。據橫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雷琦介紹,自2022年以來,橫山區委與景區黨工委、新城黨工委積極協商,簽訂了《榆揚協作干部交流學習協議》,兩年選派了20名優秀年輕干部在揚州掛職交流學習。對此橫山區還成立了橫山赴揚州掛職交流學習工作組臨時黨支部和第二批工作專班,通過各類交流活動,廣泛深入學習揚州的先進理念和經驗做法,為橫山帶回了“揚州經驗”。
掛職交流互學習 農文旅融促發展
為了讓掛職干部深度融入掛職單位的具體工作,橫山區與揚州市相關部門采取了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溝通模式,充分發揮互派干部掛職的溝通與協商機制。根據干部的專業背景、能力素質和工作需求,在2024年初,橫山區精心安排了9名掛職干部到城市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領域進行掛職交流學習鍛煉。
據掛職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信息宣傳中心副主任的橫山區干部卜亮介紹,工作組為充分發揮掛職的有利條件,積極參與黨政代表團的交流互訪工作,接待了多批次交流團,全力推動“兩地三區”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他們還積極與揚州到橫山掛職的領導干部交流學習,參加對口協作聯席會議,進一步加深了兩地的了解和友誼。
卜亮提到“生態科技新城和橫山區都處于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上,均面臨著諸多挑戰,通過在生態科技新城一連數月的掛職交流學習,我不僅學到了以往沒有接觸過的工作模式和發展思維,還耳濡目染了揚州人更加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
2024年11月,針對農文體旅融合發展課題,掛職干部們懷著“走出來、學回去”的心態,在生態科技新城深潛大運河中心、華豐鄰里、棠梨灣等地點進行調研學習。在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泰安鎮,掛職泰安鎮黨委委員的橫山區干部王夢源說,“我們實地考察了生態科技新城泰安社區的‘共建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格局,學習了揚州以‘微服務’撬動‘大民生’的基層服務新路徑,汲取著‘新城經驗’。”
掛職干部們通過線上溝通、實地調研等方式,搶抓蘇陜“兩地三區”產業深度交流合作的良好機遇,宣傳推廣揚州鵝養殖項目,挖掘產業協作前期市場。目前,已有橫山的農戶開始進行揚州鵝養殖示范基地的選址和用地手續等前期工作。
如今,王夢源已成為新城當地干部和群眾的“知心人”。泰安鎮相關負責人對掛職干部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評價:“掛職干部來泰安以后,我們一視同仁、一樣要求,讓他們能夠深度融入各個方面。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與我們相處得非常融洽。”
融合創新結碩果 兩地共贏譜新篇
經過實地調研,掛職干部們了解到泰安社區對橫山的農特產品有著濃厚的興趣。于是,他們積極推薦橫山羊肉、大明綠豆、橫山小米等特色農產品,并利用泰安社區的島上市集農特產品展銷中心,將這些農產品推向泰安市場。截至目前,引進的橫山農特產品銷售額已達數萬元。
雷琦表示:“之后工作組將繼續深化交流互訪,讓‘橫山老腰鼓’‘橫山酒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揚州精彩呈現,讓‘大明綠豆’、小米等特色農特產品走入揚州千家萬戶。”
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要更好借助‘揚榆協作’的東風,進一步深化各領域對接交流,構建黨政、企業、人才、社會、文化等多領域、深層次的溝通交流平臺。通過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協作共贏,共同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合力譜寫對口協作新篇章。”力圖隨著揚榆協作的不斷深入,兩地將在農文旅融合等領域繼續書寫新的輝煌篇章,讓協作成果更好地惠及三區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