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民營經濟作為推動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和創新的重要力量,其發展備受關注。近日,民營企業座談會在京召開,釋放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強烈信號。金融監管總局黨委召開會議明確,要豐富保險產品體系,加強和完善對民營企業的綜合金融服務。
近年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密集出臺,保險業多措并舉精準發力,創新民營企業保障服務,通過保險增信為其提供融資支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充滿活力的民營企業是我國經濟韌性的重要保障。當我國經濟面臨一定經濟轉型挑戰時,民營企業在技術創新、吸納就業、產業轉型及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占企業總量的 92% 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占比也擴大至 92% 以上。
正因如此,國家各個層面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極為關注。近年來,一系列政策相繼出臺,為金融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2023 年 11 月,人民銀行聯合八部門發布的《關于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推出 25 條具體措施,其中提到強化財政獎補和保險保障,發揮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保險補償機制作用;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穩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
2024 年 5 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 “五篇大文章” 的指導意見》提出,銀行保險機構要公平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持續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金融支持。在保險方面,鼓勵豐富普惠保險產品供給,改善投保理賠服務,為普惠金融重點領域包括民營企業提供全面保險保障。
在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2024 年 12 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發揮國內貿易信用保險作用 助力提高內外貿一體化水平的意見》,鼓勵保險機構提供多樣化、創新型的內貿險產品。督促保險機構建立健全靈活的承保機制,簡化投保操作,提高承保及理賠效率,提升被保險人為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的承保力度;支持共建 “一帶一路”、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商品分銷體系建設等相關企業以及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投保內貿險。
地方層面,2024 年 10 月,北京金融監管局等四部門共同印發《關于推進北京市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保險公司針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風險保障需求,開發專屬保險產品;針對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技術創新、突發災害、貿易物流等方面所面臨的風險,開發推廣適應其需求的財產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等產品。鼓勵保險公司面向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主及企業重要關系人開發健康、意外、養老等產品,豐富面向小微企業從業人員的團體人身險產品,全方位滿足民營企業多樣化風險保障需求。
當前,民營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業內人士認為,民營企業進入部分重點領域的隱性壁壘猶存,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對我國出口型民營企業造成一定沖擊,專精特新企業存在研發費用高且易 “打水漂”、科技成果易被侵權等問題,支持民營企業的相關政策落實和服務供給還存在短板。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分析指出,“保險公司是專業的風險管理機構,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恢復活力的關鍵所在,以保險業視角,按照風險可保性,民營經濟面臨的風險可以劃分為可量化風險與不可量化風險。” 在他看來,保險業助力民營經濟化解風險,為其保駕護航,既是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也是保險業自身發展的要求。保險業要針對民營經濟特點,給出具有針對性的保險和風險管理方案。
近年來,在政策推動下,保險業不斷創新責任險、信用保證保險、科技創新類保險以及意外險等產品,以滿足民營企業日益多元化的風險保障需求。例如,為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的保障力度,在廈門工信局推動下,人保財險廈門市分公司、中國信保廈門分公司、中國大地廈門分公司等創新推出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的內貿險專屬產品,該產品可覆蓋保險期限內的全部國內賒銷買家以及全部國內賒銷交易,全方位為企業的國內貿易保駕護航。
針對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的特點和需求,瑞眾保險開發了多種定制化保險產品,涵蓋企業財產保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等多個領域。此外,該公司還為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提供風險管理與咨詢服務,幫助企業識別和評估潛在風險,制定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這些服務不僅提高了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也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在民營企業工作人員風險保障方面,人保壽險推出專精特新企業員工專屬短期保障產品組合,保障涵蓋意外傷害類、公共交通意外類、定期壽險類等多元化的保險產品選擇。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推出面向中小微企業客戶的定制化產品 “員福保” 意外險組合產品,在減輕企業事故風險經濟負擔的同時,也維護了員工的合法權益。
近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要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監管總局提出,保持對民營企業穩定有效的增量信貸供給,加大民營小微企業的首貸、續貸、信用貸支持力度。
解決民營企業融資問題需要金融體系各環節協同配合。業內專家強調,保險業應加強與銀行、證券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建立銀保合作機制,共同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降低融資成本。
“政銀保” 模式是一種依托政府風險補償、銀行機構與保險機構風險共擔的惠企金融模式,目前已在全國多地推廣。據了解,廣州市探索推出了 “普惠機制 + 保險共保體” 政銀保合作分險新模式。在該模式中,特定借款人為獲得生產經營性資金而向銀行借款,借款人可向已納入普惠機制合作的共保體主承保機構投保中小企業貸款保證保險,通過保險公司的保單增信,以實現純信用無抵押,增加貸款成功率,提升貸款審批效率。
針對售電公司每年都要面臨的履約交易擔保資金籌措難題,鼎和保險創新研發電力交易履約保證保險,幫助廣西一家主營電力交易的中小微民營售電公司,以少量成本撬動 2000 萬元保額的大額保證金,有效解決其資金困境,使公司業務得以正常運轉。近年來,鼎和保險搭建保證保險產品體系,累計為近 2.1 萬家中小微企業替代保證金和擔保款項 548.8 億元,節約資金成本 14.5 億元。
除以保險增信方式提供融資支持外,業內專家還指出,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期限長、穩定性強的特點,應進一步拓寬其運用渠道,引導更多保險資金投向民營企業。通過設立專項產品、參與股權投資計劃和保險私募基金等方式,為民營企業提供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來源: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