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資本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保險行業應如何應對?保險公司應理性看待收益波動,堅守保險保障本質。利率波動是經濟周期的必然產物,而保險作為風險保障的“壓艙石”,其屬性不可替代。
保險業收益調整是落實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踐行“穩字當頭”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保險公司主動優化產品結構,嚴格收益假設管理,既是對經濟周期的理性回應,更是對消費者“長期獲得感”的負責任承諾。消費者應關注保險產品獨有的風險保障功能和長期價值,與行業一同穿越周期,迎接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無論經濟周期如何波動,保險的核心價值在于“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的短期收益。保險的選擇應規避和抵御人生中的主要風險,包括健康風險、死亡風險和長壽風險。為應對這些風險,建議配齊“人生中的三張核心保單”:健康險、定額終身壽險及養老年金保險,助力個人與家庭穿越周期。
健康保障對每個家庭至關重要,醫療險和重疾險是核心。醫療險覆蓋高額住院費用風險,優先選擇長期保證續保產品;重疾險確診即賠,可彌補收入損失、支付康復費用。此外,定額終身壽險可作為家庭“頂梁柱”的選擇方案,讓愛與責任永續。
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傳統壽險聚焦的“早逝風險”正轉向“長壽風險”。消費者需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資金池與服務鏈。在當前利率環境下,長期分紅年金是一種兼具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的金融工具,能提供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有效抵御利率下行風險,并提升資金的長期回報率,是實現財務安全和養老無憂的明智選擇。
購買保險是一項長期規劃,應選擇信譽良好、經營穩健的保險公司。消費者可通過監管網站查詢季度披露數據,選擇償付能力充足、經營穩健的保險機構。同時,關注保險公司背后的大健康生態體系和科技創新能力,鎖定優質養老資源,提升服務體驗。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