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截至2024年底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法人名單。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法人名單數量為2539家,比2023年底減少了27家。這也是自2019年以來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連續第6年下滑。受訪專家表示,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數量持續下降與行業競爭加劇、保險產品銷售難度增加、監管趨嚴等因素有關。展望未來,預計保險中介機構將向專業化、科技化、平臺化與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保險中介機構是指從事保險業務咨詢和風險管理與安排、價值計量與評估、損失識別與管理,并依法取得傭金或手續費的單位。其中,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又根據業務分工的不同分為保險代理機構、保險經紀機構和保險公估機構。近年來,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的數量不斷下滑。數據顯示,保險專業中介機構的數量由2019年的2642家下滑至2024年的2539家,盡管每年的下降數量不多,但呈逐年持續下降的態勢。
目前,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退出市場的趨勢仍未改變。據統計,今年以來,已有部分保險專業中介機構退出保險市場。另有部分保險兼業代理機構的業務許可證被依法注銷。對于保險中介機構退場的原因,部分分析師稱,一是行業競爭加劇導致部分競爭實力較弱的保險中介機構生存難度加大。隨著互聯網保險的發展,一些保險公司大力發展線上直銷業務,對中介機構的依賴減少。而且,目前保險產品較為同質化,價格成為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導致行業利潤空間被壓縮,部分競爭力較弱的保險中介機構被迫離場。二是保險行業步入轉型期,疊加人身險產品預定利率持續下調,導致保險產品的銷售難度有所增加,保險中介機構經營壓力加大,部分選擇退出。
此外,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近年來,在防范金融風險的背景下,行業監管趨嚴,監管部門不斷加強對保險中介機構的監管力度,對相關機構注冊資本金、高管任職資格、經營規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也抬高了保險中介機構的經營門檻。例如,“報行合一”政策的發布,對保險中介機構經營帶來的沖擊尤為顯著,進一步壓縮了中介機構的利潤。部分分析師表示,“報行合一”政策有效遏制了保險行業此前存在的費用惡性競爭問題,但也使得行業平均傭金水平較之前降低,意味著保險中介機構收入發生下滑,對部分中小機構沖擊較大,可能選擇退出市場。不過,從長期來看,“報行合一”政策規范了保險中介行業的發展,提升了行業的整體素質,同時也強化了保險行業的盈利能力,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有效保障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與傳統保險中介機構不斷離場相對的是,近年來,市場涌現出一批加大科技和互聯網轉型力度的保險中介機構,這些機構發展速度較快,且在謀求通過資本市場實現進一步發展。部分保險中介機構于近期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此外,今年以來,還有部分公司也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這些公司旗下都有持相應保險中介牌照的平臺,從事保險中介業務。
部分專家表示,這一現象不僅體現了保險中介機構在資本市場上尋求更大發展的決心和能力,也反映了整個保險行業在轉型升級、創新發展過程中的新面貌。其中,新型保險中介機構通過發揮其在科技賦能、風險管理服務、中高凈值客戶資源、高素質團隊和全周期保單服務等方面的優勢,不僅能夠有效應對監管政策的變化,還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展空間。
部分分析師表示,預計未來保險中介機構的發展與轉型方向將呈現更專業化、科技化、平臺化與多元化趨勢。傳統保險中介機構要實現“破局”,實現可持續發展,要充分利用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時代紅利,不斷優化業務經營模式,強化自身競爭力。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