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榆林訊(通訊員 楊越敏) 府谷,這座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在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在生態環境上留下了傷痕。老舊城區與傳統產業粗放的發展模式相互交織,成為制約發展的痛點。然而,府谷沒有在困境中徘徊,而是以綠色發展為引領,在綠色生態、綠色生活、綠色生產三個關鍵領域展開了一場深刻變革。
厚植生態底色 共建綠色家園
受地理位置等各種因素影響,曾經,榆林府谷空氣質量居陜北地區24個縣市區后進位次。為徹底扭轉這一困境,府谷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打響了一場藍天保衛戰。
過去幾年,府谷秉持常態化調度、全天候監測、多維度發力的理念,不計成本、千方百計推進各項治理工作。聚焦揚塵源、工業源、移動源,精準施策,協同治理,累計完成76戶廠礦企業、9條運煤道路的環境綜合整治。
除了嚴格管控工業排放,府谷還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在田家寨鎮的山坡上,風力發電機的葉片隨風轉動,將風能轉化為清潔電能;在廟溝門鎮三峽新能源府谷10萬千瓦農光互補項目現場,太陽能光伏板整齊排列,為城市輸送綠色電力。此外,凌沁綠電制氫合成氨等一批清潔能源項目的落地,有效減少了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消耗,減少了污染物排放。
同時,府谷積極開展大規模植樹造林活動,三年營造林及種草29.7萬畝,國土綠化典型經驗全省推廣,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成效顯著。
2021年至2023年,PM2.5分別低于全省3、5、8微克,優良天數分別高于全省2.6、10.2、1.4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府谷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全市第五,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優良天數由去年的63天增加到今年的79天,PM2.5較去年同期下降34.6%,全市第一,全省第三。
老舊小區“煥新顏” 居民群眾“笑開顏”
為有效改善居民的居住環境,府谷積極創新,將老舊小區改造與綠色生活理念深度融合,力求讓老舊小區重煥生機。
近年來,府谷全力推進城市建設與生態改善協同發展,截至2024年底,全縣城區道路黑色化基本完成,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讓7939戶群眾受益,新能源充電樁實現了全縣域全覆蓋,新增的6500個停車泊位,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問題。過去四年間,新增城市綠地356萬平方米,縣城公園綠地面積人均增加3平方米以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和綠地率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此外,府谷還大力推廣垃圾分類。通過設置分類垃圾桶、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安排志愿者現場指導等方式,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如今,府谷正以嶄新的面貌,邁向綠色、宜居的發展新征程,努力打造生態與生活共融的美好家園。
增加產業“含綠量” 提升發展“含金量”
金屬鎂產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在過去,受困于生產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落后以及環境污染等問題,產業發展面臨諸多瓶頸。
近年來,府谷緊緊圍繞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目標,重點支持蘭炭金屬鎂產業設備更新、工藝革新與數字賦能,積極推動11項鎂行業標準制定,完成7戶蘭炭企業環保節能改造、35條原鎂生產線自動化升級,建成50萬噸天龍鎂渣綜合利用負碳項目,搭建技術創新平臺,通過延鏈補鏈強鏈拓展產業空間,成功打造“原煤-洗選煤-蘭炭-煤制氣-發電-硅鐵-金屬鎂-鎂合金-鎂渣制建材”循環經濟產業鏈,有力推動鎂產業上下游聯動、鎂鈦產業協同發展,在鎂基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大步邁進,為打造極具影響力的鎂產業集群筑牢根基,引領縣域經濟綠色、高效、可持續發展。
時光流轉,在黃河溫柔的臂彎里,府谷,這座充滿故事的小城,正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綠色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