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湖南召開省屬控股國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座談會。(夏子航 攝)
為充分發揮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穩市值、穩市場、穩信心方面的表率作用,更好推動當地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高質量發展,堅定維護資本市場穩定,4月15日,湖南省委金融辦聯合湖南省委宣傳部、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國資委、中國人民銀行湖南省分行、湖南證監局等單位召開湖南省省屬控股國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座談會。
“在當前背景下,穩市值、穩市場、穩信心顯得尤為重要,強調市值管理有著特殊的意義。加強市值管理,是時勢所需,也是大勢所趨。”湖南省委金融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林德勇表示。
據獲悉,接下來,湖南省各部門將持續推動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強市值管理工作,進一步健全相關激勵約束機制、績效考核與評價機制,加大金融支持和專業指導力度,支持上市公司用好各類工具手段強化市值管理,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
穩市值、穩市場、穩信心
自4月初以來,A股眾多上市公司積極擔當作為,在政策引導下掀起了一股“回購增持潮”,以“真金白銀”向市場傳遞明確信號——我國資本市場長期價值邏輯未變,企業內在增長動能依然強勁。其中,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積極作為、率先行動,有效發揮了穩市值、穩市場、穩信心的壓艙石作用。
在座談會上,湖南證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上市公司個體而言,從此次美國加征關稅致使全球股市震蕩也可以看到,在全球經濟深度交融的當下,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風險凸顯,上市公司只有加強市值管理,持續提高價值創造能力、價值實現能力,才能妥善應對復雜形勢,有效降低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
會議指出,當前推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是有效維護市場穩定的有效舉措,各部門和各上市公司要充分認識到市值管理的重要意義,增強做好市值管理的自覺性主動性,順勢而為、乘勢而上。
當天,芒果超媒、中聯重科、湘電股份、湖南海利、南新制藥、金天鈦業、湖南黃金、新五豐、華天酒店、華升股份、現代投資等21家湖南國資體系上市公司參會。其中,華菱鋼鐵、中南傳媒、雪天鹽業代表匯報了各自開展市值管理情況。
截至3月底,湖南共有A股上市公司146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51家。其中,中央國有控股上市公司15家,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36家。
與會人士認為,上市公司質量是市值管理的基礎,推動并購重組也是一種“打基礎”。湖南省國資委副主任張翔表示:“支持省屬上市公司圍繞戰新產業、未來產業、新質生產力等方面開展并購重組,優化資源配置,補鏈強鏈延鏈。引導省屬上市公司充分發揮平臺作用,用好資本工具,促進產業發展、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助力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湖南國資體系上市公司“走在前、當表率”
“在打基礎的同時,同樣要抓關鍵,上市公司要積極用好各類市值管理工具。一是要用好增持、回購等手段增強投資者信心;二是要大力推動分紅提高投資者回報;三是要下功夫管理好與投資者關系。”林德勇說。
本次會議強調,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要按照走在前、當表率的標準,“一企一策”制定市值管理工作方案,統籌推進市值管理各項工作,一手抓內在價值創造,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一手抓市場價值實現,樹牢正確市值管理觀,運用好增持、回購、分紅、股權激勵、并購重組等工具手段,管理好與投資者的關系,維護好公司良好的資本市場形象,提升投資者回報。
近年來,湖南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雪天鹽業、新五豐、湖南白銀等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找到了新的增長曲線。以新五豐為例,2022年,圍繞主業并購重組,新五豐收購十一家標的公司股權,交易對價合計為22.08億元,持續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競爭力。
今年3月,華菱線纜發布公告稱,為積極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政策,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布局,深化航空航天等領域業務發展,擬采用支付現金方式收購湖南星鑫航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權。
在座談會上,雪天鹽業總經理劉少華介紹說,自上市以來,通過 IPO、可轉債、重大資產重組、定增等資本運作工具,雪天鹽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鹽及鹽化工產業鏈。自上市以來,累計分紅11.51億元,其中2021-2023年度向全體股東分紅比例分別為67.26%、47.92%、46.82%。
華菱鋼鐵董秘劉笑非介紹說,在控股股東增持與上市公司加強分紅的基礎上,華菱鋼鐵2024年組織各類投資者交流101場、覆蓋289家主流機構,獲行業分析師推薦報告35篇,回復深交所互動易平臺提問543條;今年1月,公司還推出了2億元至4億元股票回購注銷計劃。
“自2010年上市以來,公司堅持每年向股東分配較高比例的現金紅利,已經累計分紅15次,向投資者派現107億元,平均股利支付率為53.26%,派現融資比為253%,在文化傳媒行業中穩居前列。”中南傳媒董秘王清學表示。
面向2025年,現代投資表示,將聚焦現代產業,拓展改革創新平臺。緊緊圍繞高速公路主場景,以戰新產業為牽引,積極開展產業煥新行動,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不斷增強產業經營市場化能力。
湘電股份表示,接下來,將緊緊圍繞“電磁能+電機+電控”核心主業,全面強化規范運作,積極推進資本運作,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