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復活節假日,上周五美國金融市場休市,在四天交易里標準普爾500指數跌1.5%,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平均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分別跌超2%,美股三大股指連續三周回落。美國物價上漲勢頭正蠶食企業利潤,對市場的影響已顯現出來。上周四,聯合健康保險(美國最大的醫療保險公司)因醫療成本上漲第一季度業績不佳,同時公司削減了全年盈利預期,當日股價跳水22.38%,即每股跌去130.94美元。
受悲觀情緒影響,美元指數持續下跌,對歐元、日元、加元、英鎊、瑞士法郎等主要貨幣全線貶值。4月21日,本周一,國際金價盤中上破3400美元/盎司;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不跌反漲,完全有悖于傳統市場邏輯。
目前,美聯儲在觀望,主席鮑威爾受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公開指責;包括大型公司在內的許多企業也在觀望,對時局無能為力,只能推遲投資規劃;進出口貿易商在等關稅政策最終結果,跨境貿易處于停頓狀態;批發與零售業為貨源和價格發愁,忙著調價。新關稅政策來得太快、太猛,給美國經濟運行造成了極大的混亂與不確定性,美國經濟衰退極有可能提前到來。
美國芯片產業維持較高利潤水平,深度融入主要市場
美國是全球一體化的最大受益者,牢牢地控制著制造業高端市場。制造業包括七大業務流程: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零售業務和產品生產。其中,最不賺錢的是產品生產。美國跨國公司把產品制造外包出去,本土則專注于產品設計與市場營銷,因此保持著較高的利潤水平。國內產業中,美國制造業的利潤占比由2001年第四季度的13.38%上升至2024年第四季度的18.03%,因為外包出去的制造業為低技能、高污染、高能耗的低端制造業務,導致這些部門的就業水平相應下降了。
在產業向工業4.0轉型過程中,美國傳統制造業在走下坡路,但新型制造業卻發展起來了。例如,美國芯片產業是在全球具有巨大優勢的行業,但芯片消費市場卻在東亞,其中中國約占全球芯片消費市場36%,這就決定了中美兩國芯片行業應保持高度聯通性。中國市場在這些公司總銷售中的占比較高,其中超過50%的有科磊、科林、應用材料;超過40%的有高通、英特爾、西部數據;超過30%的有美光科技、超威半導體(AMD)、微芯技術、康寧、英偉達;超過20%的有博通、IPG光電、安費諾;超過15%的有思佳訊、德儀、丹尼森、蘋果(主要在中國制造)。新關稅政策和出口限制將重挫美國芯片業,把美國制造業中的明星產業置于困境之中。事實上,中美經貿合作為美國企業創造了大量商機和利潤。美國產業的發展,得益于全球低成本、高效率供應鏈,加征關稅只會破壞供應鏈體系,既損害自己利益,也損害他國利益。
中美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雙引擎
從宏觀層面講,中國和美國是當今世界經濟最重要的兩極,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商品出口國,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商品進口國,因此中美兩國對全球經濟增長負有重要的責任擔當。圖表中,進口為其他國家自中國和美國的進口業務,出口指其他國家向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出口業務。2023年,圖表所列的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總和占全球經濟體量的83.91%,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中國是許多國家最重要的進口商品來源地,對歐洲發達國家如此,對亞太和拉美國家也如此;美國是世界一些國家出口商品的重要市場,對歐洲和北美國家尤其重要。
由此可見,中美經貿關系既對兩國意義重大,也對全球經濟穩定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中美關系穩定,世界經濟就穩定;中美關系不穩定,世界經濟同樣不穩定,因為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公平、開放、透明和以規則為基礎的統一世界市場,而非碎片化市場。世界經濟所面臨的重大問題需要中美兩國協商解決、務實溝通,然而,如今美國欲凌駕他人利益之上發號施令,肆意踐踏國際貿易規則,公然脅迫、敲詐、勒索他國,以滿足一己之利,將全球經濟拖入巨大不確定性中。
關稅政策將全面沖擊美國社會
特朗普政府新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猶如懸在美國企業和金融市場頭上的一把利劍,讓企業和投資者時刻心驚膽戰。從近期看,通貨膨脹變化趨勢備受關注。美國從世界進口大量消費品、中間品和資本品,支持了美國制造業發展,也豐富了美國消費者選擇,提高美國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如今,企業運營成本直線拉升,美國社會正飽受新關稅政策的重大沖擊,投資者會仔細評估未來幾個月的通脹報告。如果美國通脹連續三個月上漲,市場頹勢會加速。將于4月30日發布的美國第一季度GDP報告最為重要,如果第一季度經濟就超低增長或陷入衰退,市場會加劇恐慌,因為第二季度大概率會負增長。此外,5月2日公布的就業報告、5月8日(北京時間5月9日)美聯儲貨幣政策公告也值得關注,投資者希望了解美聯儲對經濟形勢的看法。新關稅政策效應會很快顯現出來,負面沖擊會影響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
歷史經驗表明,關稅政策不是常用政策工具。長期受關稅保護的行業會缺乏效率、失去競爭力,導致物價上漲,居民生活水準下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足以引以為戒。
(稿件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