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肯尼亞境內最大的灌溉設施,恩佐亞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項目由中國電建市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建市政”)承建。2024年4月,該項目主體完工并實現通水,包括111公里的主干渠、支渠等各級灌渠,71公里的排渠,736公里的田間灌渠,以及37公里的防洪堤建設。該項目為當地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并推動肯尼亞乃至整個非洲的農業轉型。
農業是肯尼亞的經濟支柱,該國農業人口占比高達70%。盡管如此,糧食安全問題仍是該國的主要挑戰。由于氣候變化、土地退化、基礎設施落后等因素,肯尼亞的糧食自給率較低,部分地區仍然依賴進口或國際援助來滿足需求。
肯尼亞長久以來都是“看天吃飯”,全國僅約4%的耕地擁有灌溉設施,農業高度依賴降雨。然而不幸的是,隨著近年來極端天氣的增加,尤其是2022年至2023年連續兩年的嚴重干旱,肯尼亞農業減產顯著。
“缺水”是肯尼亞農業面臨的普遍問題。不僅高原和荒漠地區缺水,就連緊鄰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的肯尼亞西部地區也概莫能外。
圖為2025年3月21日,項目的首倉碾壓混凝土開始澆筑。(中國水電十五局供圖)
恩佐亞河是肯尼亞西部350萬居民的母親河,也是該國境內重要的河流之一。它呈西南流向匯入維多利亞湖,流經特蘭斯恩佐亞郡、瓦辛基蘇郡、卡卡梅加郡和布西亞郡等重要糧食產區,其中包括肯尼亞國家級水稻種植試驗區。
該河上游地勢高,降水較多,但水流較快,水資源難以儲存。下游地區地勢低洼,容易積水,因此洪水多發。然而,在無降雨的旱季,由于缺少蓄水設施,加之赤道地區蒸發量大,低洼地區又極有可能出現干旱。科學管理水資源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首要關切。在此背景下,恩佐亞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項目應運而生。
圖為2025年3月21日,項目經理郭瑞在項目現場介紹篩分系統規范化操作。(中國水電十五局供圖)
根據肯尼亞國家灌溉管理局的規劃,該項目第一階段于2018年6月開工,預計于2025年5月完工,屆時將為4047公頃農田提供灌溉支持,惠及12600名農戶。第二階段完成后,將再增加4000多公頃灌溉土地,其中一半用于種植經濟作物,另一半用于水稻和其他糧食作物,預計每年可創造48億肯尼亞先令(約合3700萬美元)的農業收入。
2025年1月,肯尼亞總統威廉·薩莫伊·魯托在考察恩佐亞河下游灌溉工程時表示,中企按質按量完成項目對肯尼亞至關重要。“項目擴大了灌溉面積,農民利用新基礎設施提高糧食產量,將有助于緩解肯尼亞的糧食短缺狀況,也將對本國的‘自下而上經濟轉型’作出重大貢獻。”
69歲的農民彼得·奧尼揚戈是當地農民小組的負責人。他所在的第二農田區是整個灌溉項目14個區塊之一。“這是我們首次利用灌渠的水種植莧菜、埃塞俄比亞羽衣甘藍、西紅柿和洋蔥。我們組有30名農民參與其中,預計3個月后將迎來豐收。屆時,我們不僅能填滿糧倉,還能將余糧銷往附近市場。”奧尼揚戈滿懷喜悅地說。
約瑟芬·阿金伊是五個孩子的母親,她對中國修建的灌渠贊不絕口,因為這將使她從自給自足的農業生產轉向盈利的農業經營。“現在我們可以全年種植作物了,因為我們可以隨時利用重力將水從灌渠引到農田。感謝中國公司為我們帶來了這樣的發展。”阿金伊說。
當地農民塞繆爾·奧多爾的農田里種滿了西紅柿、羽衣甘藍和豇豆,這些作物已經接近成熟。他預計,一旦找到穩定的市場供應這些新鮮農產品,他將獲得豐厚的收益。他還表示,這個灌溉項目依靠重力自流引水,讓他不再依賴柴油動力水泵抽水灌溉,這將節省可觀的電費。
據肯尼亞國家灌溉管理局統計,項目將使覆蓋區域全年節省3800萬肯尼亞先令(約合212.23萬元人民幣)的電費,助力當地真正實現農業的綠色發展。
國家灌溉管理局的農業灌溉專家愛德華·穆亞表示,該項目已建立兩個示范點,向農民推廣高效灌溉技術,并幫助他們對接農產品收購商。“我們對這個項目充滿信心。它正在改變當地農業生產格局,使農民從傳統小規模種植邁向商業化種植。”穆亞說。
穆亞認為,該項目充分考慮了土壤生產力、水資源可用性和水利用效率等因素,依靠現代技術、創新模式和科學管理,可作為示范,推動肯尼亞乃至整個非洲從依賴降雨的農業模式向可持續的灌溉農業轉型。
“應對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灌溉農業是關鍵。這一旗艦項目樹立了良好典范,值得借鑒和推廣。此外,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這一項目更加經濟環保,農民可以利用重力引水,無需依賴耗能的抽水設備。”穆亞說。
除了高質量推進項目建設,電建市政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與當地社區緊密合作。電建市政肯尼亞恩佐亞河下游灌溉和防洪工程項目經理馬東明介紹,“自2018年開工以來,項目多次義務修復社區出行道路、改善校園環境;響應當地政府號召,積極參加搶險救災,修復受損橋梁,保障民生。特別是在2020年布西亞郡抗洪搶險中,我們迅速行動,保護受災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獲得了肯尼亞政府的高度認可,展現了中企的責任與擔當。”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