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下“竹”功夫 促產業林下生“金”

2025-05-26 14:23:17

20250526104816335-42-f03a6.jpg

閩北大地600多萬畝的竹林綿延如碧海,每根挺立的翠竹都鐫刻著“中國筍竹之都”的產業密碼。2023年2月,福建省南平市印發《南平市竹產業千億行動方案》,圍繞做好竹產業、竹科技、竹工藝、竹文化文章,切實將南平市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產業優勢,錨定千億產業目標,推動竹木產業發展拔節有聲、向新前行。

近年來,農業銀行南平分行主動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緊抓竹產業鏈核心環節,在產品創新、服務模式、管理機制等方面不斷探索服務全竹產業鏈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為南平市綠色高質量發展添“竹”力量。截至2025年2月末,該分行支持林竹產業貸款余額26.2億元,比兩年前增加3.7億元。

“以竹代塑”崛起

如何以竹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南平市充分利用境內豐富的竹資源,大力開展“以竹代木”“以竹代塑”“以竹代鋼”等應用推廣,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2024年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福建杜氏木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杜氏木業”)傳出好消息:該公司創新研發的毛竹初加工全流程連續自動化生產線、竹復合集成材連續智能化生產線集中解決了毛竹集中備案、初加工全流程自動化生產和設備互聯互通等“卡脖子”共性的技術難題,填補了國內該項技術的空白。

據悉,杜氏木業是一家集生產、銷售、研發、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生產的木制家具、櫥柜、園藝制品、寵物用品等遠銷海內外,成為宜家的供應商之一。

杜氏木業的研發成功離不開金融機構的大力支持。2023年,農業銀行南平分行得知該公司為了引進新的技術、打造新的生產車間,需要一大筆資金。該分行第一時間與杜氏木業負責人協調溝通、研究方案,通過省、市、縣行三級聯動和金融產品創新為其定制最佳融資方案,辦理長期、優惠利率的“技術改造項目固定資產貸款”,極大地節約了該公司的融資成本。

農業銀行南平分行以服務杜氏木業這樣的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支點,服務帶動周邊印刷、包裝、運輸等相關行業發展,帶動周邊林農、竹農增收致富,取得了很好的經濟社會雙重效益。截至2025年2月末,該分行服務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8家,貸款余額8206萬元,有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銀行建甌市支行工作人員(左一、右一)走訪雷竹筍種植農戶。馬子悅/攝

翠竹重生

竹子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之一,這使得竹資源的更新換代相對較快,能在較短時間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

南平市政和縣作為福建省規模最大的竹具產品加工基地,竹具工藝加工企業有220余家,覆蓋生產茶具、餐具、家具、燈具、竹炭、竹工藝品、竹空間等七大系列竹產品3600多個品種,竹產業的發展為當地企業、商戶、農戶帶來無限商機。

“政和縣不僅投資環境很好,竹子資源也很豐富。”返鄉創業青年、政和縣創藝竹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素錦說。

一根竹子能做什么?在該公司的產品展廳內,竹子“搖身一變”,竹材做成工藝品、竹家具,竹條做成竹筷、竹簽,竹廢料做成竹纖維紙、竹炭……一根小小的毛竹在這里創造出無限多的可能。

為加速產品升級、拓展市場版圖,該公司決定改造生產線、升級設備,但資金瓶頸制約其飛躍發展。農業銀行政和縣支行了解到該公司的資金需求后,主動上門服務,精準把脈,制定優化融資方案,為其提供400萬元的小微企業資金支持,推動該公司升級全套的竹制品加工自動設備,為該公司向綠色低碳、品牌化轉型發展加足馬力。

有了資金的加持,該公司和鐵山鎮周邊20余家竹農簽訂了毛竹購銷合同,當地老百姓的竹林從過去的“廢柴”變成“寶藏”。

十幾年來,政和縣一直致力于推動當地竹產業發展,不斷完善以“中國竹具工藝城”為品牌的竹具產業體系建設,做全、做大、做強竹產業鏈條。農業銀行南平分行為政和縣竹業制造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固定資產貸款支持,助力“中國竹具工藝城”打造成中國竹具設計中心、制造中心、集散中心。

鎖“竹”林間鮮味

在南平市建甌市東峰鎮坤口村雷竹示范基地里,竹農陳亦強正彎腰檢查竹鞭的生長情況。他手持竹刀,輕輕撥開覆蓋的谷殼層。新萌發的淡黃色竹鞭在腐殖土中蜿蜒伸展,預示著今年豐收的希望。

東峰鎮特有的紅壤丘陵地和溫濕氣候孕育出清明前后即可上市的雷竹筍。這種筍鮮嫩爽口,每公斤批發價可達8-12元,是當地農民增收的“黃金產業”。

“雷竹種植是門精細活,三分種、七分管。”陳亦強介紹。作為需要持續投入的速生經濟林,雷竹從定植到豐產需要4年周期,每年要經歷3月的催芽肥、6月的發鞭肥和9月的孕筍肥。

“最考驗技術的當屬覆蓋栽培。”陳亦強腳下的竹林鋪滿蓋20厘米厚的混合谷殼、竹葉的有機物料,能有效促使雷竹提前40天出筍,畝均產量可從800公斤躍升至1200公斤。

隨著種植規模擴大,陳亦強的資金壓力接踵而至。他算了一筆賬:每畝年需有機肥2噸、復合肥150公斤,加上覆蓋物料和滴灌設備更新,年投入超過8萬元。

2024年秋季,正當陳亦強為采購越冬肥犯愁時,農業銀行南平分行的“惠農e貸”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上午手機申請,下午客戶經理就來現場辦理。”陳亦強展示著手機銀行里20萬元的授信額度。

有了資金支持,陳亦強不僅購齊了60噸生物有機肥,還引入了智能溫控系統。他在竹林間安裝了10個溫濕度傳感器,數據實時傳輸到手機APP。這些科技投入即將見效,目前竹林出筍率已達85%。

竹林深處,欣喜地看到傳統農業、現代科技、金融支持的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2月末,農業銀行南平分行支持竹農5622戶,竹產業農戶貸款余額達7.6億元。在金融活水的潤澤下,百萬畝的翠竹正在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代注腳。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責任編輯:龐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