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金融數據“成績單”于近期公布。總的來看,金融數據呈現出“一增一減”的特點。“增”的是總量。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9%,廣義貨幣供應量M_2同比增長8.3%,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7.1%。這一系列數據表明,金融總量保持了合理增長。“減”的是價格,上半年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從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看,無論是上半年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個人住房貸款,還是公司信用類債券發行,其平均利率均有所下降。“一增一減”之間,展現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和質效。
今年以來,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全球增長動力減弱,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經濟呈現向好態勢,社會信心持續提振,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但仍面臨國內需求不足、物價持續低位運行、風險隱患較多等困難和挑戰。在此背景下,必須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同時加強貨幣政策與其他宏觀政策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持續營造適宜的環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簡單來說就是流動性保持充裕,社會融資條件比較寬松,綜合融資成本比較低。同時,政策實施要根據形勢變化相機抉擇,節奏和力度適時適度。今年上半年,我國進一步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5月份出臺實施了一攬子金融支持舉措,對提振市場信心、穩定社會預期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流動性保持充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低位下行,貸款利率保持在歷史低位水平。5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科技貸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貸款增速。
貨幣政策保持力度的同時,政策實施圍繞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上半年,人民銀行增加并優化了部分工具的額度,增加了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各3000億元,將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額度合并使用。此外,還創設了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引導金融機構精準支持住宿餐飲、文旅體娛、教育養老等服務領域,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創設和優化,進一步提升了金融服務對經濟結構調整、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適配性和精準性。
下一階段,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繼續發力。從經濟理論和實踐經驗看,貨幣政策的傳導需要時間,已經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效果還會進一步顯現。未來金融總量有望繼續保持合理增長。同時,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將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堅持“聚焦重點、合理適度、有進有退”的原則,在支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基礎上,突出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等主線,進一步提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的效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