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千萬蔬菜產業中的甜頭與奔頭

2025-07-22 16:19:12 作者:劉艷輝

一盒300克的水果番茄7.8元,兩個茄子7.5元,一顆甘藍5.8元……這不是商超價,而是田頭價。走進陜西延安市安塞區磚窯灣鎮的山王河有機蔬菜產業園,一份份新鮮蔬菜經過田頭預冷、分揀、包裝等程序,正陸續發往西安、上海等地的生鮮電商平臺。

蔬菜怎么吃才最健康?不妨“好色”一點...

發展設施蔬菜,陜北首看安塞。為何這里的菜價非但不便宜,反而“身價不菲”?關鍵在于“有機”二字。依托晝夜溫差大、生態環境好、設施農業底子強等條件和優勢,2022年山王河村引入上海一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有機蔬菜產業化運營,實現日分揀銷售有機蔬菜2.5噸,形成年產值超3000萬元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不用外出務工,在家門口就能年入5萬元以上”,種植有機蔬菜帶來的甜頭,讓村民黝黑的面龐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土特產能賣上價,消費者愿意掏腰包是前提。過去,由于“有機”認證不規范,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原因,有機蔬菜市場信任度、認可度不高,很多消費者將其視作“蔬菜刺客”。如今,隨著越來越多人愿意為“瓜有瓜味”“菜有菜香”買單,越來越多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被端上大眾餐桌,以健康新消費引領農業新生態迎來更大機遇。從2018年到2023年,5年間我國有機產品銷售額年均增幅達9.3%,有機消費市場躋身全球第三。

蔬菜有滋味,農民有奔頭。發展有機農業前景廣闊,但一些現實瓶頸不容忽視。從供給端來看,有機農業前期投入大,對土地規模、土壤狀態要求嚴格;同時管理精細化,看重技術水平、生產效率,而農民有機意識不足、本地科技人才欠缺等問題相對普遍,這就導致了“不缺訂單缺供應”“損耗率高、合格率不高”等制約發展的情況。

放眼全國,不少地方探索破局已經鋪開。廣州增城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農業生產全過程智能化管理,優質蔬菜直供港澳地區;四川西充縣以政策賦能為先導,將“有機,更好的選擇”理念深度融入全域發展,鍛造有機產業集群;山王河有機蔬菜產業園組建起專業的技術攻堅團隊,并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建專家工作站,深入開展培訓、精準賦能農民。這些實踐充分證明,越是在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這“三品一標”上精耕細作,越能實現“種得好”向“賣得好”發展,避免陷入“增產不增收”的困境。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產一方物。對于推動鄉村振興而言,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乎農民增收的“錢袋子”,更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守護好生態環境的“金鑰匙”。向綠色要價值,向技術要優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增收路必定越走越寬廣。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劉艷輝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