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掃碼、刷臉再到碰一下,支付寶的流量破局路徑仍在持續打開。
8月6日,支付寶聯合分眾傳媒推出“碰一下搶紅包”服務。即日起,重慶、上海、北京、廣州等全國20余個城市的用戶在等電梯時,只需解鎖手機“碰一下”分眾廣告屏幕旁的藍環,即可領取紅包、優惠券并在消費時使用。
這被視為一種全新的交互方式,也是“支付寶碰一下”首次被引入至電梯場景。對此,即日起,“碰一下搶紅包”更是加碼發放1億元支付寶現金紅包、1000萬份淘寶閃購免單及各類優惠。
從大家廣泛使用的掃碼、刷臉,到如今的“碰一下”,這些方式構成了支付寶覆蓋全場景業務的數字服務矩陣。當天,支付寶智能終端事業部總經理何博文介紹,“三種方式各有側重,掃碼適用于隔空場景,刷臉在封閉場景如食堂優勢顯著,而‘碰一下’則憑借‘觸碰即交互’的便捷性,成為線下流量轉化的關鍵”。
豪撒1個億
如何撬動萬億級市場規模
1個億!支付寶再擲重金,嘗試將線上線下流量打通。
8月6日,何博文介紹了支付寶和分眾傳媒的合作模式,即分眾在電梯屏幕旁安裝支付寶“碰一下”藍色圓環,消費者通過手機“碰一下,搶紅包”,可參與領取1億元現金紅包、1000萬份淘寶閃購免單和各類優惠券,同時這也是商家撬動市場、打通線下流量的新方式。目前,這一創新模式正在全國20多座城市的電梯間快速鋪開。
“消費者看了20年的廣告,現在終于實現電梯不白等,廣告不白看,只要一碰就能得到優惠;在這一過程中,碰一下也進階了,成了一個神經網絡,能感知、能反饋,還能進化。”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江南春表示,這背后,實則藏著千億級的流量入口和萬億級的消費市場。
怎么理解?江南春算了一筆賬,目前,分眾現有約300萬電梯終端(當前已部署40萬“碰一下”設備,2025年底將擴展至200萬,2026年達300萬)。若300萬終端,實現單終端日均5至10次主動觸碰,年累計觸碰量將達50億至100億次,疊加每次觸碰伴隨的頁面曝光,可形成千億級流量規模。
更關鍵的是,這些流量自帶“消費意圖”,江南春指出,有消費者為獲取現金紅包和優惠券等權益,會進行主動交互,因此領券率、核銷率較傳統廣告提升3—5倍,帶動的年交易規模預計達萬億級。
目前,已有商家在這一新模式中嘗到鮮。
浙江觸享數智創始人、CEO張榮耀介紹,三得利在上海、杭州雙城投放“碰一下”的過程中,點位日均活躍率提升65%,觸碰總人數43810人,杭州領券率68.6%,上海跳轉到達率66.8%。“這一新模式還全面覆蓋了拉新、電商、到店、配送、會員、留資、下載等多個場景,可以說,‘碰一下’不止于一次互動和轉化,也讓數字驅動的場景營銷在這個電梯場景成為可能。”張榮耀稱。
全生態博弈
刺破支付之外的流量壁壘
在流量如金的數字時代,有人說,移動支付市場的競爭,早已不再是單純的交易比拼,而是一場全生態的戰略博弈。
而支付寶,即使是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拓荒者”之一,也難逃流量焦慮。
掃碼支付曾是支付寶撕開市場缺口的“開山斧”。2014年,支付寶憑借“免費收錢碼+紅包補貼”的組合拳,在中小商戶和下沉市場掀起移動支付風暴,且迅速滲透到街頭巷尾的每個角落。
2017年,支付寶再推刷臉支付,再次打響線下流量爭奪戰。憑著硬件補貼和新型技術,嘗試在商超、餐飲等高頻場景實現“無感支付”。業內認為,相較掃碼支付,刷臉支付也讓支付寶進一步收獲了線下流量,其通過獲取用戶消費數據,支付寶得以反哺生態的個性化推薦,強化在B端的服務能力。
而2024年,支付寶再出新招“碰一下”,用戶只需解鎖手機一碰,能在3秒內完成支付,官方數據顯示,僅一年時間,“碰一下”用戶數已突破1億,覆蓋全國超400個城市及千萬商家。
這一步步的服務方式進階,支付寶也在試圖破除支付之外的流量壁壘。正如支付寶相關負責人曾表態,“碰一下”這個新入口,第一階段是服務于消費者的支付便利性;第二階段是服務于商家的經營便利性;第三階段,有了群體效應后,也會有更多的可能性。
江南春指出,流量焦慮的核心在于“有效觸達難”與“轉化效率低”。而“碰一下”通過簡化交互流程,或能緩解這一痛點,用戶無需掃碼對準、無需刷臉授權,只需將手機貼近分眾終端,即可完成權益獲取,極大降低了參與門檻。
數據顯示,分眾每日覆蓋10億人次線下場景,這些原本“看過即走”的沉默流量,通過“碰一下”,有望被激活。“8月6日之前,我們其實處于冷啟動的模式,也沒有過多宣傳,但我們也發現量還是很大,每天能看到有幾十萬的用戶增長,在使用我們碰一下搶紅包的方式。”江南春透露。
“用戶主動碰一下的動作,本身就代表著消費意愿,這種流量的質量遠高于被動曝光。”何博文強調。
持續投入
摸著過去的自己過河
國家廣告研究院院長丁俊杰指出,電梯廣告從“被動看”到“主動碰”的進化,響應著“擴大內需”的政策導向,“碰一下,搶紅包”不僅是一次紅包的發放,也是一次關于注意力、場景、技術與商業模式的改變。
盡管增長可期,但不可否認的是,“碰一下”的推廣仍有壓力。
有人提出質疑,前期支付寶主要通過高額補貼來推廣“碰一下”,為用戶提供優惠減免等,這種模式雖然見效顯著,但成本巨大,或難長期維持。一旦補貼退潮,消費者和商家的使用意愿是否會出現下降?此前依賴補貼培養的用戶習慣能否持續?
“摸著過去的自己過河。”支付寶相關負責人表態,在過去,推廣掃碼支付時,支付寶幾乎是從零開始,面臨諸多困難,而如今,支付寶的支付業務已有20多年的積累,基于現有的生態基礎,“碰一下”在開展業務時,無論是補貼用戶、進行營銷活動,還是與商家合作洽談,都具備相應的成本投入能力,且支付寶有意愿去做這些投入。
此外,也有消費者對“碰一下”支付方式產生質疑。對此,支付寶方面也介紹,除了讓交互體驗更簡單,支付寶也采用多種方式保障用戶體驗與安全:用戶在未解鎖手機、不觸碰藍環時不會領取紅包;同時,電梯內的“碰一下”藍環設備僅支持搶紅包的功能,不會發生主動支付行為。
螞蟻集團首席執行官韓歆毅表示,支付寶“碰一下”作為線下服務的億級新入口,將堅持開放共贏,持續助力各行各業創新交互、提升服務效率和用戶體驗,服務更多合作伙伴借助新入口創造新增量。
(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