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AI重塑千行百業 長三角產業協同迎新機遇

2025-08-11 11:26:01

上一個年代(10年前)的AI浪潮主要得益于單點技術突破,大模型時代是AI對所有產業的顛覆,包括品牌、效率、流程、體系和組織機構;本輪半導體產業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AI和大模型的驅動,AI重塑千行百業,也給硅光領域帶來發展新動能……

在8月8日于上海張江科學會堂舉辦的“走進張江科學城:硬科技重構傳統制造——長三角上市公司領航者對話”活動上,多名行業專家表示,當硬科技爆發遇上傳統制造業轉型,長三角制造業產業整合和升級迎來很大的機遇,將形成“上海研發,周邊制造”的協同發展模式。

AI大模型正重塑千行百業

在DeepSeek發布后,AI應用駛入快車道,2025年被視為AI應用大規模落地的元年。

對此,云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曦介紹,上一個年代的AI浪潮主要得益于單點技術突破,比如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等,當時業界看重的是技術能不能用起來;如今大模型時代,是AI對所有產業的顛覆,包括品牌、效率、流程、體系和組織機構。

“我和很多董事長聊下來發現,面對AI,大家的焦慮遠大于興奮。”談及AI應用落地,漢得信息總經理黃益全表示,隨著很多底層工具的開源,同類場景對算力的需求在下降,率先擁抱AI的公司有望實現彎道超車。但是,企業家普遍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擁抱AI改善企業現有問題,真正幫助企業成長。

面對企業家的焦慮所在,周曦認為,現在的本質還是“行業+AI”,AI大模型只是為企業增效,一旦出現了顛覆性的超級應用,情況就不一樣了。

“2022年ChatGPT發布后,AI從1.0時代的單點到現在變成完全的大模型,進入重構流量、生態的階段。以‘2006年iPhone發布,2011年至2013年移動互聯網爆發’類推,AI的超級應用時間約為2027年至2029年。”周曦表示。

展望AI應用落地場景,財富趨勢董事長、總經理黃山認為,當前,AI在C端領域比如電商的應用落地進展快速,部分應用已經有較好的盈利;展望未來,“AI+金融”是一個相對容易跑出來的賽道。當前大熱的具身智能需要更多的物理產業鏈,對AI底座要求更高,但在教育、投研等領域可能會率先跑出來。

“今天的生成式AI還不夠成熟。”開普勒機器人有限公司副總裁宋華表示,相較于家庭場景,真實的工業場景更加規范化、分工明確,開普勒機器人選擇在這個領域率先實現批量落地。

驅動半導體產業快速增長

AI及大模型的發展,正在賦能千行百業,為其帶來新的成長動力。

“本輪半導體產業的快速增長主要來自AI和大模型的驅動。”羅博特科董事長戴軍認為,在人工智能驅動下,除了給傳統意義上的集成電路增添增長動力外,也給半導體產業發展帶來兩個新的推動力:一是算力需求;二是數據傳輸需求。由此,硅光領域獲得巨大的成長空間。正是看到這一趨勢,羅博特科加大了對硅光技術的研發投入,力求在數據傳輸和算力提升方面取得突破。

談及硅光技術的前景,帝奧微董事長鞠建宏表示,AI服務器推動光模塊快速發展,今年還是800G光模塊的市場,明年可能1.6T方案就能大行其道了。

鞠建宏介紹,在硅光領域,帝奧微主要圍繞兩大方面進行布局:一是模擬前端;二是電壓模塊。在機器人靈巧手領域,帝奧微正在進行自適應的自動檢測自動校正算法開發。

從車規級AI算力芯片到具身智能,黑芝麻智能一直在追尋AI大模型的落地。黑芝麻智能聯合創始人兼總裁劉衛紅表示,一輛新能源汽車需要兩三千顆芯片,車規級芯片當前的國產化率尚不足5%,市場空間巨大。

劉衛紅認為,AI發展給芯片公司帶來三大新機遇:第一,算力的持續提升對算力能效的要求不斷提升,異構計算、NPU等新的芯片架構,將成為爆發點;第二,從16nm到2nm,制程技術接近物理極限,先進封裝和系統集成成為提升算力和帶寬的新路徑;第三,軟件定義硬件的產業化機遇,AI芯片迭代,要求芯片廠商提供開發軟件棧、具有深度定制化能力。

長三角產業協同發展迎新機遇

從半導體到AI、具身智能,硬科技發展提速,企業和產業如何實現轉型升級,上海乃至長三角區域如何實現協同發展?在本次論壇上,產業界大咖和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

“在舊的行業中不斷提升競爭力,在新的地圖里尋找新機遇。”長江商學院院長李海濤表示,面對當前暫時的困難形勢、新秩序的開始,中國需要完成兩個轉型:一是成為消費和增長均衡的國家;二是深刻認識消費模式的變化,人的需求從物質轉向精神、文化和健康。為此,李海濤建議,企業家從第一性原理、從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底層邏輯出發,了解全球競爭格局和經濟發展狀況,跳出自我突破束縛。

“產業沒有新舊之分,思想理念才有,企業應該與時俱進,用新的理念武裝所謂傳統產業,用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傳統制造。”東方潤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蔣中敏表示。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副會長孫念瑞表示,從芯片、AI、機器人到生物醫藥,當硬科技爆發遇上傳統制造業轉型,上市公司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要力量,長三角制造業產業整合和升級迎來很大的機遇。

談及長三角協同發展的模式,如皋市副市長唐林林介紹,張江是“做0到1”,是研發;上海是“做1到10”,是工程化;如皋是做產量化。“張江研發、上海制造、如皋配套,長三角一體化協同創新。”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李興彩)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