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螃蟹所在行政區域發生日最高氣溫≥35℃的情況,即視為保險事故發生。”這句話出現在7月4日簽出的一份保單中,對正處于高溫中的養殖戶而言,這無疑是保障,也是保險業的承諾。
當日,大地保險蚌埠中心支公司與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小圩鎮萬里紅小龍蝦養殖合作社(以下簡稱“萬里紅合作社”)簽訂了安徽首單商業性螃蟹養殖氣象指數保險,保額64萬元。
今年夏天,安徽人都在“蒸桑拿”,一度“熱”上全國高溫榜第一的位置,當地氣溫直逼40℃。
人尚可在空調房里降溫,但水里的螃蟹可扛不住。偏偏七八月份是螃蟹最后一次脫殼的關鍵期。萬里紅合作社的高標準田中,蟹農們輪班監測、記錄著數據,“水溫28℃,溶氧量5.2mg/L,今天指標還算正常”。
回想起去年的高溫,萬里紅合作社負責人陳之明仍心有余悸地說:“去年7月連續一周35℃以上高溫,讓兩個池塘的螃蟹差不多都死了,直接損失20多萬元。”
為提高螃蟹產出質量,萬里紅合作社一直堅持生態養殖模式,通過種草養蟹、稻蟹共作等方式改善水質,同時配備多級增氧和深水區設計,產出的螃蟹個個膏肥黃滿、肉質鮮嫩,拿到了五河螃蟹的地理標志品牌認證,被列入我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行列,價格比普通螃蟹高出近20%。
然而,即便掌握高標準的養殖技術,極端天氣仍是無法擺脫的問題。為預防出現去年“慘狀”,萬里紅合作社計劃安裝智能控溫系統,可高昂的成本難以承擔。
買不起降溫設備,螃蟹“熱”死了還得虧錢。怎么辦?
轉機出現在2025年6月。彼時,蚌埠金融監管分局向轄內支局轉發了安徽金融監管局關于做好金融支持城鄉融合與文旅融合發展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通知。為落實文件要求,五河金融監管支局實地走訪轄內鄉村企業,調查鄉村農業發展存在的金融痛點。
“調研過程中發現,像萬里紅合作社這樣的水產養殖合作社都面臨風險高、保險定損難、理賠周期長的問題,傳統保險產品很難滿足需求。”五河金融監管支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為此,該支局啟動助農專項服務,聯合縣氣象局、大地保險蚌埠中心支公司,實地走訪專業合作社、召開中心座談會,梳理螃蟹養殖全過程風險點,摸排養殖戶對保險服務的核心需求點。
“螃蟹氣象指數保險”由此而生。“通過預設氣象閾值實現自動響應,理賠款最快3個工作日即可到賬。”大地保險蚌埠中心支公司客戶經理沈悅介紹,當監測溫度超過35℃閾值時,系統將自動聯動氣象局數據,省去傳統人工查勘環節。賠付金額基于縣氣象局觀測站提供的精準數據實時計算,并直接推送至保險公司理賠平臺,實現全流程智能化處理。本次首單落地,為合作社的100戶養殖戶、320畝淡水蟹提供風險保障金額64萬元。拿著剛簽發的保單,螃蟹養殖大戶王衛松了一口氣:“有了這個保險,終于可以睡個整覺,再也不用成宿盯著溫度計啦。”
首單并不是唯一。據悉,五河金融監管支局持續推動氣象、農業農村等部門數據共享,實現災害數據自動核驗,將災害數據自動核驗技術融入各個保險方案中,包括葡萄、果樹、溫室大棚等種植業綜合保險和肉牛、淡水蝦、淡水魚等養殖業綜合性保險方案,成功助力五河縣助農保費規模超524萬元,同比增長6.62%。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章麗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