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投資計劃的收益率,近年已明顯下行。
今年新備案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平均已降至“3%+”的水平,而優質資產項目的收益率已跌破3%關口。
整體上,債權投資計劃這一業務仍有較大開展難度,融資主體提款較少,部分后續提款時還出現了收益率調降的情況。業內人士介紹,保險資管要以創新方式破解合意資產荒,目前,投向新型基礎設施、與資產證券化業務結合是當前的新思路。
收益率跌破3%關口
債權投資計劃是保險資管機構發行的一類資產管理產品,募資主要來自保險機構,產品設立后所募集資金投向實體項目,過去主要是投向基建、不動產等領域。在過去十多年,向實體經濟輸入了大量長期資金,也為保險資金提供了長期穩定收益。
收益率“2.97%”“2%多”……多位保險資管業人士介紹,已有債權計劃產品收益率下破3%關口,再刷新歷史低位。
據了解,今年以來,新登記的債權投資計劃的平均收益率已降至3.6%—3.9%的水平,收益率能達到4%以上的已屬于較少者。
而在此前,4%以上是行業債權計劃產品普遍收益率水平。據了解,2023年的債權計劃平均投資收益率在4.6%附近;2024年,平均收益率降至約4.1%附近,仍在4%以上。
縱觀過去十年,債權計劃的收益率已明顯下行。
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數據顯示,2015年基礎設施債權計劃平均收益率為6.61%、不動產債權計劃平均收益率為7.25%;2017年,注冊債權計劃平均投資收益率為5.78%。
2018年,據保險資管業人士介紹,年初的收益率普遍在6%以上,年末基本維持在5.8%。當年業內普遍認為收益率在6%這一關口附近是比較正常的。
2019年,據不完全統計,多數債權計劃的收益率降至6%以下,5%的收益率并不罕見。
2020年,公開信息可見的幾個債權計劃信息顯示,大體趨勢是圍繞5%下行,部分債權計劃開始出現4.5%、4.6%的水平。
新型基礎設施類收益率略高
盡管整體下行,但投向不同領域項目的債權計劃之間,收益率仍有些許差異。
據了解,投向園區基礎設施、新型基礎設施類的債權計劃的收益率相對傳統領域要高,平均收益率上浮幅度在40個基點左右。
從公開信息看,近年來越來越多債權計劃投向了新型基礎設施以及新經濟業態類項目,包括5G基站、物聯網、工業及衛星互聯網、數據中心等。
據了解,債權計劃收益率高低,具體與融資主體的信用資質、增信狀況以及項目投資期限等因素相關,但更與市場整體融資需求相關。
近年來,地產、基建等傳統行業進入調整周期且融資明顯收縮,加之信貸超額投放和資金面寬松,包括債權計劃在內的非標業務受到擠壓。而與銀行貸款和發債相比,保險債權計劃在融資成本上并不占優,部分優質融資人提款節奏較慢。
泰康資產首席執行官段國圣曾撰文分析,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長期資金應當積極探索服務新經濟、新產業的路徑和模式,特別是聚焦符合經濟高質量轉型方向、能夠發揮保險資金自身優勢、具備規模擴張潛力的重資產領域的投資機會,如新能源基礎設施、物流地產等。
永續型債權計劃有一定優勢
保險資管人士介紹,由于債權計劃業務模式成熟,且與信托計劃、銀行貸款等形式比較接近,近年在“內卷化”競爭下難有增量。相對而言,永續型債權計劃尚有一定優勢和競爭力。
調查發現,近年登記的債權計劃中有多只永續型產品。例如,今年上半年登記的包括,太平資本-廣州高速基礎設施永續債權投資計劃(一期)、國壽投資-山東高速建管永續債權投資計劃、太平資本-廣州高速基礎設施永續債權投資計劃(三期)等。
去年登記的永續債權計劃也包括中保投資-山東能源永續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二期)、安聯資管-昆山商業用房不動產永續債權投資計劃、泰康-寧波軌交基礎設施永續債權投資計劃、平安-京投公司六號線一期永續債權投資計劃、中國人壽-京投公司永續債權投資計劃等。
此外,一些債權計劃雖然名稱中不含“永續”,但期限為“數年+N年”的形式,因此永續型債權計劃數量實際會比登記的數量多。
保險資管人士介紹,永續型債權計劃對于各方的吸引力在于,對于融資主體而言,通過永續型債權計劃融資,屬于權益工具方式融資,對于資產負債率指標更加“友好”。對于險資而言,永續型債權計劃的收益通常會較同資質的債權計劃高一些,也有利于發揮險資長期投資優勢。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