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假農技專家直播“割韭菜”,短視頻坑農亂象該管管了

2025-08-13 11:16:41 作者:高奚偉

近日,在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平臺上,一批打著“農技專家”“農業教授”旗號的主播,通過精心打造的專業人設,向農民群體推薦各類農資產品。然而媒體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專家大多身份造假,其推薦的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產品不僅效果存疑,有些甚至給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害。這種現象不僅侵害了農民的經濟利益,更可能影響糧食安全生產,值得引起社會關注。

農技人員送技下鄉 為設施蔬菜“把脈開方”_高平市人民政府網

這些假冒農技專家的操作手法呈現出明顯的套路化特征。他們通常會精心包裝自己的專業形象,有的自稱是“農科院退休教授”,有的標榜為“農業技術推廣站資深專家”,還有的甚至偽造工作證、獲獎證書等來增加可信度。在視頻內容方面,他們往往采用極具迷惑性的表現形式,比如在看似專業的實驗室環境中進行操作演示,或者通過精心設計的田間對比試驗來證明其推薦產品的“神奇效果”。更有些主播刻意使用方言,穿著樸素,以“農民代言人”的姿態出現,以此拉近與農民觀眾的心理距離。這些專業化的包裝手段,對于缺乏專業辨識能力的普通農民來說,確實具有相當的迷惑性。

分析這種現象的成因,首先與當前農村地區的信息不對稱直接相關。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雖然不斷完善,但基層農技服務力量仍然相對薄弱,難以覆蓋所有農戶的技術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短視頻平臺以其便捷性、直觀性,自然成為農民獲取農業技術信息的重要渠道。其次,平臺監管的滯后性也為這些假冒專家提供了可乘之機。相較于傳統電商平臺相對完善的商家資質審核機制,短視頻平臺對內容創作者的資質審核往往較為寬松,特別是對專業性內容的真實性缺乏有效驗證手段。再者,部分農民科學素養不足,對網絡信息的辨別能力有限,容易輕信所謂的“權威專家”,這也為騙子提供了生存空間。

要有效治理這一問題,需要構建多方協同的綜合治理體系。平臺企業應當完善創作者資質審核機制,對聲稱具有專業資質的農技主播進行實名認證和資格核驗。同時要建立專業內容審核團隊,對農技類視頻進行必要的事實核查。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農資電商的監管力度,建立跨部門的聯合執法機制。農業部門可以組織真正的專家開展網絡科普,為農民提供權威的信息來源。此外,加強農民數字素養教育也至關重要,要通過多種渠道提升農民識別網絡騙局的能力。

從長遠來看,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之道在于完善農業技術服務體系。應當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站的作用,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公益性的技術指導。可以探索“互聯網+農技推廣”的新模式,讓真正的專家通過短視頻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科學知識。同時要健全農資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大對假冒偽劣農資的打擊力度,從源頭上凈化市場環境。

假農技專家坑農事件折射出數字時代農業技術傳播面臨的新挑戰。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確保農民能夠獲取真實、可靠的農業技術信息,如何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如何構建健康有序的網絡農業技術傳播生態,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現代化健康發展。

來源:紅網   作者:高奚偉

責任編輯:王立釗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