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A股火力全開,滬指強勢突破“924行情”高點3674.4點,最高沖上3688點,最終收于3683.46點,創下近4年新高(2021年12月以來)。這已經是滬指氣勢如虹的“八連陽”。
另一邊,創業板指在科技股狂歡中飆升3.62%,深成指也大漲近2%!全市場單日成交額達到2.18萬億元,兩融余額更是突破2萬億元后直奔2.03萬億元新高!
牛市真的回來了嗎?這波能沖多高?如何把握新一輪投資機遇?
據了解,當前市場行情的確符合牛市初期特征,但后續會否步入全面牛市尚待觀察。上市公司業績成功兌現、后續經濟數據回暖、改革政策進一步釋放紅利等,將成為決定A股基本面全面改善、股市步入全面牛市的關鍵。
在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看來,若能滿足三大條件——盈利改善的廣度進一步擴大、資金結構進一步優化、國內政策與全球經濟周期緊密協同,滬指有望在年末挑戰4000點。
從投資角度而言,哪些領域值得重點關注?受訪人士共識度較高的領域集中于四個方面:科技成長主線、消費復蘇與新消費領域、“反內卷”主題、紅利板塊等。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股市上漲行情更多是資金推動下的結構性上漲,市場情緒擾動較大,小盤股漲勢強于大盤股。有鑒于此,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建議投資者重點關注市場情緒變化,警惕市場快速上漲后的獲利回吐風險,注意小盤股的板塊輪動加快以及題材炒作退潮帶來的波動風險,對部分缺乏業績支撐、估值偏高的個股更應保持謹慎態度,避免盲目追高。
滬指創近四年新高,牛市真的到了嗎?
8月13日,A股市場延續強勁升勢,主要指數全天震蕩走高,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呈現量價齊升格局。
上證綜指表現尤為亮眼,盤中一舉突破2024年10月高點3674.4點,最高觸及3688.63點,最終收報3683.46點,不僅創下自2021年12月以來的近四年新高,更成功實現“八連陽”。在科技股強勁表現的推動下,創業板指大漲3.62%,收于2496.50點;深證成指上漲1.76%,收于11551.36點。
市場熱情高漲,推動全市場成交額激增至近2.18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的1.91萬億元環比增長約14%。這是自2025年2月28日以來,A股單日成交額首次重返2萬億元大關之上,顯示出充沛的市場動能。
盤面上看,個股呈現普漲態勢,兩市上漲個股超過2700只。市場漲停個股數量突破百家,其中,中國長城(計算機設備)、特發信息(通信設備)、長城科技(電氣設備)等漲停,熱點主要覆蓋半導體、人工智能硬件、工業機械等科技制造領域。
從板塊觀察,科技制造相關領域主導市場,成交額排名前四的板塊依次為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機械,金屬非金屬與采礦,以及半導體產品。漲幅榜上,通信設備、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有色金屬等板塊領漲;而商業銀行、煤炭、飲料以及紡織服裝等板塊則相對落后。
同時,新開戶數據也印證了散戶入市的積極態勢。今年7月,股市新開戶數接近200萬戶,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71%;今年前7個月累計新開戶總量更是高達1456.14萬戶。市場經驗表明,新開戶數的激增往往伴隨著市場的顯著上漲。
種種跡象顯露,使得投資者猜測,牛市是否已至?據了解,對于全面牛市是否到來,業內人士尚存疑慮,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前市場行情已經具備牛市初期特征。
綜合田軒與章俊觀點可以了解:當前行情更多體現為資金推動下的結構性上漲,市場分化依然明顯;股市上漲動力主要來自市場對政策預期和經濟修復的樂觀情緒,而非基本面全面改善帶來的普漲。
全面牛市的到來需要后續多重因素推動。其中,最為重要的因素有三點:經濟數據持續回暖、改革政策進一步釋放紅利、企業業績兌現。如果這三類因素同時具備,A股基本面支撐將得以穩固,全面牛市才有望到來。
兩融余額站上十年新高背后
除了大漲的股市,近期另一個頗為值得關注的數據是:兩融余額。
根據Wind數據,8月5日A股兩融余額已升至20002.6億元,為2015年7月之后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此后熱度不減,截至8月12日,兩融余額進一步攀升至20345.33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兩融余額站上十年新高背后,透露出哪些信息?
在田軒看來,這反映出市場情緒與風險偏好明顯改善,投資者對于后市的預期趨于樂觀。同時,這說明市場資金面相對充裕,吸引了更多杠桿資金入場,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
從歷史經驗來看,兩融余額的持續攀升往往預示著市場上漲趨勢的延續性。當前環境下,投資者對部分高成長板塊的關注度提升,將推動相關板塊估值修復與市場整體熱度的進一步提升。
不過,在看到兩融余額創新高這一可喜變化的同時,兩個信號值得警惕。
一方面,根據章俊觀察,目前兩融余額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和兩融交易額占A股成交額的比例仍處于歷史中樞水平,遠低于2015年牛市期間的峰值。這表明盡管杠桿資金有所回流,但市場整體的杠桿水平仍然處于相對可控的水平。
另一方面,田軒提醒道,兩融余額攀升可能帶來一定的市場波動風險,投資者應保持理性,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運用杠桿工具,避免盲目跟風。
滿足三大條件,A股有望年底站上4000點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是,此輪股市大漲之下,小盤股漲勢明顯優于大盤股。
Wind數據顯示,8月1日至13日,中證1000指數累計上漲6.05%,遠高于滬深300指數的2.48%。同樣,小盤股指數上漲5.26%,大盤股指數僅漲2.51%。根據章俊分析,這一現象反映出市場情緒的改善與資金的活躍,投資者對高成長性的中小市值公司表現出更大的偏好。
根據章俊分析,盡管小盤股在短期內表現搶眼,投資者仍需警惕三大潛在風險。第一,小盤股的波動性較大,市場情緒波動或短期資金撤離可能導致股價大幅波動。第二,小盤股的基本面較大盤股更為脆弱,業績的不確定性較高,因此需要更加關注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成長潛力。第三,隨著市場結構的逐步分化,部分小盤股的估值可能已經過高,存在泡沫風險。
與此同時,在章俊看來,當前市場的上漲勢頭具備可持續性,若滿足三大條件,滬指有望在2025年末挑戰4000點。
一是盈利改善的廣度需進一步擴大。目前盈利增速主要集中在科技和資源品領域,若能夠向消費和制造業等其他行業延伸,市場的基本面支撐將更加穩固。
二是資金結構亟待進一步優化。居民存款“搬家”需從潛在預期轉化為持續的實際入市行為,同時保持健康的杠桿水平。
三是國內政策需與全球經濟周期緊密協同。國內降息降準的政策窗口仍待確認,以形成有力的外部支撐。
四大黃金賽道:高股息+科技+消費+反內卷
那么,此輪投資機遇,普通投資者當如何把握?
綜合田軒、章俊觀點,四大方向值得重點關注。
方向一,安全邊際較高的資產,低估值、高股息特性契合中長期資金配置需求,在外部不確定性與低利率環境常態化背景下,兼具安全邊際與收益確定性。
方向二,科技成長板塊,具體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賽道。“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規劃編制,疊加后續產業趨勢催化,成長板塊有望展現出較高景氣度。
方向三,政策提振下的消費復蘇與新消費領域。盡管近期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邊際減弱,但擴大內需為長期戰略之舉。
方向四,“反內卷”趨勢下具備長期競爭力的企業。隨著政策細則的落地,“反內卷”仍將是貫穿市場行情的主題。
此外,在多位券商首席分析師看來,紅利板塊同樣具備一定配置價值,這與上市公司分紅水平持續提升密切相關。
從股息率來看,滬深300當前股息率達2.8%,較10年期國債收益率高出約110bp,A股各類紅利指數股息率則比國債收益率高出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A股投資者回報率得以提升。
此外,面對當前大漲的股市行情,田軒提醒投資者保持理性,以長期視角看待市場波動,分散配置,精選賽道,長期持有,避免追漲殺跌,合理控制倉位,提升風險應對能力。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崔文靜 實習生張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