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9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58%;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與去年同期持平。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當前,內需擴大動能尚需增強,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青年、農民工等重點群體以及部分行業就業壓力有所增加,穩就業仍需持續發力。穩住存量,才能更好地穩住就業大局。約1.9億戶經營主體撐起了中國經濟基本面,是穩住就業大盤的關鍵。這要求宏觀政策始終以民生為根本導向,通過激發市場活力、拓展新業態發展空間,持續為就業擴容。
一方面,需統籌考慮企業紓困難點與發展堵點,加大穩崗惠企力度,加快落實社保降費、就業補助、技能提升補貼等政策,以政策之優托舉惠企利民之“安”。
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催生了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一系列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開辟了廣闊就業領域。據智聯招聘數據,今年二季度人形機器人、新材料、智能硬件等行業招聘人數同比分別增長398.1%、72.1%、50.3%。為此,需要構建適配數字經濟發展需求的人力資本體系,充分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彌合各類數字鴻溝,從而塑造就業友好發展新范式。
就業崗位不僅要有“量”,更要在“質”上持續躍升。高質量就業意味著崗位不只是滿足當下生活的依托,更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廣闊舞臺。著眼未來,我國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持續推進,需要大量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因此,要圍繞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新職業等就業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的領域,組織開展技能培訓,使勞動力結構精準適配產業升級。當千千萬萬勞動者實現高質量就業,就業便不再是單純滿足民生所需,更將轉化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