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第六屆“一帶一路”出版合作經驗交流會在廣州成功舉辦。來自全國近300位出版發行界、科技企業代表及海外出版人,圍繞“智匯絲路·融通四海:創新驅動‘一帶一路’出版協同發展”主題進行深入交流研討。第六屆“一帶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與國際化人才遴選活動結果同時公布。
根據此次交流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出版界積極響應并落實好“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加大與沿線各國家、各地區的人文交流與合作力度,自2013年以來,翻譯了3000余種中國經典著作,與50多個國家的出版社共建選題庫,推出1200余種合作圖書,促成1.8萬項版權貿易。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紀臣表示,中國出版集團持續推動《習近平扶貧故事》等著作對外譯介,為全球治理注入中國智慧;深化經典互譯工程,依托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搭建文明對話橋梁;打造數智融合標桿,中華書局“荀子”大語言模型、中圖公司“思瓜”科研大語言模型、中譯公司“格物”大語言模型等創新項目,助力拓展延伸出版產業鏈,增強集團融合出版競爭力。
主旨報告環節精彩紛呈。廣東省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君鐵表示,大灣區立足“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區位優勢,以數智創新與區域協同雙輪驅動“一帶一路”出版合作升級。即實施“南粵互譯計劃”、組建“海絲書香同盟”,推進中外圖書版權和圖書展會雙向合作;實施“廣東圖書走進海外圖書館計劃”和“《少年文摘》煥新計劃”,推動粵版圖書雜志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強化數智賦能,運用生成式AI、區塊鏈技術,建立可信知識服務平臺,開發沉浸式閱讀產品。
埃及、阿聯酋希克邁特文化產業集團創始人兼總裁,第九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青年成就獎獲得者艾哈邁德·賽義德表示,希克邁特文化產業集團自2011年創立以來,翻譯并出版超過700本中阿互譯圖書,推廣幾十位中國作家的文學、哲學、少兒作品,與100余家中國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他建議,共建中阿聯合數字出版平臺;建立翻譯與數字化支持基金;創立“一帶一路出版與文化學院”,全面提升“一帶一路”國際傳播影響力。
勵訊集團中國區高級副總裁張玉國指出,全球人工智能論文發表數量已從2004年的3.6萬篇增長至2024年的48.6萬篇。過去20年間,中國在AI論文發表數量和研究貢獻排在世界前列,生成式AI專利數量和影響力都遠超世界其他國家。他表示,在當前全球人才交流與科研論文跨國合著備受挑戰的背景下,中外出版機構亟須找到交流合作的“安全區”,充分用好數智技術,共同破解發展難題,為人類知識發展貢獻力量。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伊朗籍副教授、伊朗研究中心研究員,第十六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得者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表示,出版是文明互鑒的“文化長河”,中國經驗的核心在于以創新思維破除跨文化傳播壁壘。他結合自身翻譯《論語》《黃帝內經》等典籍的實踐提出建議。即強化“文化雙向理解”機制,通過中外學者合編導讀、培養精通目標國文化的復合型人才,實現從語言轉換到文化共鳴的躍升;深化數智技術賦能,善用人工智能翻譯、多媒體電子書等工具拓展數字渠道,破解“一帶一路”市場覆蓋不足的痛點;構建版權保護協同網絡,完善跨境維權機制以應對盜版挑戰,保障創新源頭活力。
交流會由中國出版協會、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出版協會“一帶一路”出版工作委員會、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國際出版周報》承辦。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路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