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截至8月8日,2025年經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數量已突破6000列。比去年提前46天達成這一成績,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是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開放活力的生動寫照,更是中國制度優勢、治理效能與高水平對外開放戰略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奏響的時代強音。
新疆鐵路部門、海關、邊檢等關鍵部門,打破傳統行政壁壘,以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為導向,緊密協同配合,共同推進“智慧口岸”這一關鍵性項目建設。“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模式的落地運用,構建起一個無縫銜接、信息共享的“大通關”體系。企業提前通過系統提交電子數據,海關智能檢查系統自動核驗艙單數據,將過去需耗時2-3天的口岸進口貨物通行時間,革命性地壓縮至16小時以內。平均2小時完成一列入境班列的換裝,更是創下了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這背后,是科技賦能對傳統作業模式的顛覆性重塑。
霍爾果斯海關將監管環節“嵌入式”融入鐵路作業流程,實現“順勢監管、無縫銜接”。設立中歐(中亞)班列服務專窗,建立“優先編組+快速驗放”綠色通道,高效串聯起通關審核、查驗、換裝放行等關鍵環節。通關時效提升超50%,是“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的直接成果,展現了政府部門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市場主體的主動作為和責任擔當。這種“寓監管于服務,以服務促效率”的模式,正是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升治理效能的典范。
累計通行班列達4.8萬列,通行線路89條,通達境外18個國家、46個城市和地區——這些數據清晰勾勒出霍爾果斯作為亞歐大陸橋“黃金通道”核心節點的戰略地位。它已從地理意義上的“口岸”,躍升為連接亞歐大陸、輻射全球市場的關鍵樞紐。
霍爾果斯口岸中歐班列創紀錄的突破,絕非偶然。它是“一帶一路”倡議強大生命力、感召力和廣闊前景的印證。展望未來,這條馳騁在亞歐大陸上的“鋼鐵駝隊”必將承載著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想,跑出更快的“中國速度”,釋放更強的“中國能量”,為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經濟復蘇繁榮、最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書寫下更加璀璨奪目的時代篇章!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朱穎 劉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