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陰銀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年中“成績單”——營收、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10%,凈息差回升,資產質量向好。亮麗的業績也使其股價得以提振:8月18日,江陰銀行收盤大漲超7%,在上市銀行板塊中領漲。
江陰素有“中國制造第一縣”美譽,制造業發達,市場經營主體眾多,信貸需求旺盛。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及自身發展,江陰銀行在凈息差持續收窄、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等諸多挑戰下,表現出經營韌性。
凈息差逆勢回升
截至今年6月末,江陰銀行資產規模達2075.7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3.67%。經營效益方面,該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4.01億元,歸母凈利潤8.4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45%和16.63%,盈利增速處于同業前列。
凈息差是反映銀行盈利能力的關鍵指標。截至今年6月末,江陰銀行凈息差為1.54%,較一季度末回升3個基點。對此,江陰銀行在2025年半年度報告中表示:“精細化管理穩步推進,存款付息率控制在1.62%,同比下降26個基點,利差管理能力進一步強化。”
“據測算,該行2025年上半年生息資產收益率與2025年一季度持平,二季度開始資產端定價下行壓力邊際明顯緩解;在負債端,測算上半年計息負債成本率較一季度下降4個基點。”招商證券研報顯示,今明兩年進入高息存款到期高峰期,預計后續存款成本率將保持改善趨勢,支撐息差平穩回升。
這直接緩解了江陰銀行利息凈收入下滑壓力。此前,受市場利率下調、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江陰銀行利息凈收入增速已連續多年下滑,2023年和2024年降幅均超6%。在凈息差回升后,該行今年上半年利息凈收入實現14.09億元,同比降幅收窄至0.23%。
投資收益成增長引擎
利息收入下滑壓力得以緩解,為江陰銀行營收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投資收益則是其營收增長的重要引擎。
在江陰銀行的非息收入中,一邊是手續費及傭金下降,另一邊是投資收益增加。今年上半年,江陰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5008.5萬元,同比減少35.18%;但其投資收益8.81億元,同比增長81.44%,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6.72%。
對此,江陰銀行表示,上述投資收益增加,主要系處置金融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增加所致。截至6月末,江陰銀行共持有金融投資資產650.34億元,占總資產的比重為31.32%。
金融投資,主要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債權投資、其他債權投資。江陰銀行交易性金融資產6月末總規模較上年末增幅超28%。這類資產主要包括政府債券、同業存單和基金投資等。其中,政府債券規模較上年末增幅超267%。此外,江陰銀行今年上半年處置債權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為6.66億元,較去年上半年的2.7億元漲幅超146%;處置其他債權投資取得的投資收益為2826.4萬元,較去年上半年的2172.2萬元漲幅超30%。
梳理發現,自2023年開始,江陰銀行的投資收益便大幅增長,且占營收比重不斷提升。2023年該行實現投資收益7.96億元,較上年增幅104.18%,營收占比也從10.32%上漲到20.61%;2024年該行實現投資收益為8.78億元,同比增長10.23%,營收占比達22.16%。
資產質量改善
今年上半年,江陰銀行的資產質量實現有效管控和改善,且逾期貸款余額顯著下降,降幅超16%。
數據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為0.86%,與年初持平;貸款撥備比為3.26%,較年初提高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為381.22%,較年初提高11.90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持續增強。
撥備回升、逾期下降的背后,是該行不良凈生成率的下降。“根據測算,今年二季度,江陰銀行不良凈生成率環比大幅下降1.64個百分點至0.12%,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不良新發下降,也有可能是收回已核銷回升,但均指向微觀企業現金流的改善。”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先爽說。
王先爽表示,《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發布后,嚴格賬期能降低全社會經營拖欠鏈條,有助于社會信用活力回升。“江陰市制造業發達,是民營經濟的沃土。江陰銀行深耕江陰市,或相對更受益于嚴格賬期下企業回款周期變短后現金流的改善。”王先爽說。
此前,江陰銀行前十大客戶貸款占比連年增高,但如今貸款集中度風險正在逐步緩釋:2024年末和2025年6月末,江陰銀行前十大客戶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分別是4.44%和4.21%,占資本凈額比例分別為27.51%和26.97%。
江陰銀行也在2025年半年度報告中表示,貸款投放集中度風險是該行面臨的主要風險。在積極拓展客戶廣度和深度的同時,要注重加強控制單一客戶、單一集團貸款額度和主要信貸客戶的總體授信規模,防范過度授信、多頭授信,完善集中度風險管理體系;要開展持續有效的監測、預警和控制,通過實現資產組合在不同維度之間的適度分散,確保集中度風險控制在一定水平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江陰銀行分紅率呈下降趨勢,已連續多年低于30%。如今,江陰銀行首次年中分紅可期。其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該行董事會提請股東大會批準授權制定實施2025年中期分紅方案。此議案尚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
來源:上海證券報 黃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