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銀登中心官網,廣州農商行發布的一條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公告引起注意,該轉讓項目中不良貸款加權平均逾期天數僅為211.63天。對比行業常態,多數進入轉讓環節的不良資產項目逾期天數超過1000天,部分不良資產逾期賬齡甚至超6年。進一步梳理發現,今年以來,逾期時間不足1年便進入轉讓環節的不良資產開始增多。
加快不良資產出表、節省催收成本、盤活信貸資源等多重原因推動貸款機構加快個貸不良資產處置節奏。業內人士認為,不良資產轉讓提速的背后,是銀行對風險處置效率和成本的重新考量,促進了風險處置行業分工走向專業化、合理化。
不良貸款轉讓現短期化趨勢
據統計,8月以來,在銀登中心掛網的個貸不良資產轉讓項目中,有7筆項目的不良資產逾期天數在300天左右,甚至更短。例如,建設銀行河南省分行發布的一筆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顯示,該不良資產包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為133.22天;中國銀行遼寧省分行的一筆個人經營貸不良資產包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為186天。
除了銀行之外,消金公司也在逐漸縮短個貸不良資產的處置周期。南銀法巴消金于5月份掛網轉讓的一筆不良資產項目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為142天;今年6月,中銀消金發布多條個貸不良資產轉讓公告,其中部分項目加權平均逾期天數僅為93天。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的五級風險分類標準,逾期超過90天的債權被歸為不良。
銀登中心披露的《不良貸款轉讓業務年度報告(2024年)》提到,2024年,批量個人業務進一步向短賬齡項目傾斜,個人消費類不良貸款占比持續增長,轉讓資產多為已核銷資產,未訴訟資產數量持續上升。
除賬齡短期化外,在個貸不良資產轉讓項目中,未訴訟資產比重上升,也加快了不良貸款處置節奏。例如,近期螞蟻消金發布的2025年第4期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中,未訴訟共計161023筆,未訴訟比例100%。
“信用類個貸在互聯網法院立案很困難,加之消費信貸的訴訟量大、周期長,且司法機關的訴訟處理效率有待提高,不良資產一旦進入訴訟環節對人力、時間成本的消耗很大。”某股份行北京分行法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認為,貸款機構加快不良資產轉讓意在繞過動輒數月乃至數年的冗長訴訟,使得不良資產盡快出表,實現壞賬的即時變現與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多重原因促使處置風險提速
隨著個貸資產質量承壓,金融機構化險需求增大,加快不良資產出表是不少貸款機構的訴求。
“不少機構選擇加快轉讓不良資產是出于讓其加快出表的考量,快速降低不良貸款率來緩解內部指標壓力。”上述法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逾期賬齡越短的資產往往估值越高,更容易促進資金加速回流。”
銀登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逾期賬齡與資產折扣率直接相關。2025年一季度,逾期賬齡在1年以下的資產平均折扣率為12.6%,而賬齡在5年以上的資產平均折扣率僅為1.8%。
“省成本、省時間、省人力是推動不良資產轉讓短期化的原因之一。”另一家股份行個貸部負責人表示,“個人貸款具有筆數多、單筆金額小、借款人分散等特點,清收環節耗費人力財力。就拿催收來說,一般我們會根據客戶逾期時間來劃分催收級別,比如逾期30天以內為1級,逾期31-60天為2級,逾期61-90天為3級,以此類推。一般情況下,逾期60天以內的貸款催收工作由我們個貸部來完成,時間更長的逾期賬款會交給外包公司處理。在此過程中,運營成本、財務成本、時間成本都很大。”
此外,催收環節的客戶投訴問題也是不少貸款機構面臨的難題。“隨著監管部門對催收的合規性要求趨嚴,我們的催收難度增大,可商議空間有限。有的催收外包團隊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培訓不到位,有不少借款人對我們進行投訴。”上述個貸部負責人說。
更讓銀行催收人員深惡痛絕的是“反催收”黑灰產業屢禁不止。“現在有些不法機構打著‘減免息費’‘停催掛賬’的旗號,從事非法代理維權行為,通過偽造證據、惡意投訴、鉆政策空子等手段逼迫銀行為借款人減免逾期利息。”某國有大行信用卡中心消保人員表示。
“加速個貸不良資產處置可加快盤活資產,釋放信貸資源給優質客戶。”上述個貸部負責人說。
強化行業專業化分工
業內人士認為,不良資產轉讓提速的背后,是銀行對風險處置效率和成本的重新考量,促進了行業分工走向專業化、合理化。專業的AMC(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更多元、更靈活,比如可以減免本金,讓借款人以較低的費用就能擺脫債務。在行業風險整體上升的背景下,把不良資產轉給AMC,為貸款機構提供了高效的解決問題的出口。
銀登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近年來AMC加速入場,地方AMC是受讓批量個人業務的主力軍。
資產轉讓已成為個貸不良資產處置的主要模式。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個貸不良資產的特殊性在于其債務人主要為自然人,借款金額小、分散度高,傳統的催收追償手段效率低下,訴訟追償受限于司法資源,難以規模化開展。同時,呆賬核銷雖能快速處置,但對銀行利潤侵蝕較大,難以大規模應用。近年來,資產轉讓已成為零售不良資產處置的主要模式。”曾剛解釋道。
“當前,批量轉讓業務主要集中于信用類資產,而抵押類資產的處置仍面臨較多限制。”曾剛建議,可擴大不良貸款批量轉讓業務試點范圍,研究將抵押類資產納入批量轉讓試點范圍,允許具備豐富的業務經驗、銜接順暢、貸后管理有效的機構先行先試,為解決按揭類貸款的處置難題提供更多風險化解渠道。
銀登中心表示,不良資產轉讓業務有望持續縱深發展,預計將有更多市場參與者加入。隨著行業參與度提升,相信將在征信報送、檔案移交、消保投訴處理等市場關切的領域積累更豐富經驗,有望推動行業發展取得新突破。銀登中心將進一步推進不良貸款轉讓市場建設,力爭上線不良資產轉讓移動應用程序,增進各行業交流,提升資產盤活效率。
來源:中國證券報 石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