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公布2025年1—7月財政收支情況。數據顯示,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839億元,同比增長0.1%。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0737億元,同比增長3.4%。
值得一提的是,7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6%。“2.6%的增速,既來之不易,也意義深遠。”民生證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陶川在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
陶川分析指出,來之不易在于,這是今年以來公共財政收入的最高增速,7月稅收收入迎來了明顯的改善;意義深遠在于,相較于7月顯示出結構性分化的經濟數據,受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擾動更小的財政數據,似乎更能彰顯出當前經濟運行的“底色”。
7月份,收入增速出現明顯回升。7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2.6%,增速較上月加快3.0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增速較上月加快4.0個百分點至5.0%,帶動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整體提速;非稅收入則同比下降12.9%,降幅較上月擴大9.2個百分點。
誰是7月稅收收入改善的“主力軍”?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主要稅種中,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是主要支撐項。
消費稅同比增速從上月的2.0%升至5.4%,反映暑期假日效應帶動下,可選消費升溫;
企業所得稅從2.7%升至6.4%,隨著擴內需和反內卷政策加力落地,加之應收賬款回收效率提升帶來的資金流動改善,工業企業利潤向實質性修復邁進;
個人所得稅從6.8%升至13.9%,主因稅務部門收緊境外炒股收益征管,要求補繳2022-2024年港美股投資收益20%的個人所得稅;
印花稅同比增長24.2%,延續高增長態勢,同期A股市場強勁上漲,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分別上漲5.0%、7.1%、10.0%,市場成交活躍度顯著提升。
不過,國內增值稅、房地產相關稅收則有所拖累。國內增值稅從5.0%降至4.3%,溫彬認為主因工業增加值增速回落,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較上月放緩1.1個百分點。同時,也與反內卷帶動生產資料價格邊際改善、增值稅稅基相應縮小有關。
房地產相關稅收同比下降3.8%,反映房地產市場仍處于震蕩尋底狀態。1-7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4.0%,降幅比1-6月擴大0.5個百分點;銷售額同比下降6.5%,降幅比1-6月擴大1個百分點,均為年內最低增速。
在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執行總監馮琳看來,7月經濟數據總體放緩,但稅收收入增速加快,主要與價格改善、個稅征管加強及股市上漲等因素有關,增值稅、消費稅、車輛購置稅、非證券交易印花稅、房地產相關的契稅和土地增值稅等稅種收入增速變化則與相關經濟活動走勢一致。
在收入帶動下,支出同比在高基數基礎上仍進一步上行。7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3.0%,增速較上月加快2.7個百分點。
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本級支出同比增長7.4%,增速與上月持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速由負轉正,從上月的-0.7%升至2.2%,地方支出提速趕進度。
分項來看,民生支出增速明顯加快,基建支出降幅收窄。民生方面,整體支出增速從5.3%升至9.7%,其中教育、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支出增速分別較上月加快2.2、3.8、4.9、8.6個百分點;基建方面,整體支出增速從-8.8%回升至-3.8%,其中節能環保、城鄉社區、農林水、交通運輸支出增速分別較上月變化-11.1、10.9、3.2、7.2個百分點;科學技術方面,支出增速從18.1%降至-30.5%;債務付息方面,支出增速從-6.3%升至8.9%,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持平于上月。
在馮琳看來,當前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結構呈“重民生、輕基建”的特點,這與近期基建投資增速下行相印證,或與上半年經濟走勢穩中偏強,基建投資穩增長需求下降有一定關聯。
政府性基金預算方面,收支增速邊際放緩。7月全國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增長8.9%,增速較上月大幅回落11.9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當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速較上月大幅放緩14.7個百分點至7.2%。
“7月土地市場整體降溫,但一線和核心二線城市土地市場活躍度依然較高,支撐土地出讓收入延續較快增長。”馮琳表示。
不過馮琳指出,在房地產銷售端和投資端延續下滑的背景下,核心城市供地和拿地節奏階段性加快,主要與部分房企在重點城市補倉有關,不代表土地市場已出現趨勢性回暖。
7月新增專項債和特別國債發行繼續提速,支撐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高增。當月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同比增長42.4%,但增速較上月大幅下滑36.8個百分點。其中,土地出讓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同比下降4.1%,增速較上月放緩10.0個百分點,對政府性基金支出總體增速形成較大拖累。
7月以來,財政部門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加快出臺提振消費增量政策舉措,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提升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從而更好激發消費潛力、夯實經濟增長“壓艙石”。
例如,建立育兒補貼制度,有效降低家庭生育養育成本。7月28日,中辦、國辦發布《育兒補貼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從今年1月1日起,對3周歲以下嬰幼兒,包括今年1月1日之前出生的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補貼至其年滿3周歲,補貼標準為每孩每年3600元。政策預計今年可幫助減輕家庭養育成本900億元左右。
此外,財政部在“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個人消費貸款給予財政貼息”“實施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貼息”等方面均作出部署,發布相關政策。
展望下一階段,溫彬認為財政將以提振消費為抓手,繼續出臺支持政策。一方面,支持部分人口基數大、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好的重點城市推廣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打造更多消費新熱點;另一方面,支持我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部分重點消費城市,開展國際化消費城市建設,提升消費便利度和體驗感。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