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韓國股民狂買中國資產成為熱點話題。有數據顯示,中國市場已成為韓國的第二大海外投資目的地。根據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KSD)的最新數據,截至8月20日,年內投資于中國香港股市的累計交易額已超過58億美元,僅次于美國市場。另有統計顯示,年內韓國基金對中國股票凈買入約4.99億美元,此前3年累計為凈賣出9.85億美元,這表明韓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配置信心逐步恢復。值得一提的是,在韓國上市的中國主題ETF回報非常亮眼,甚至有產品月度收益超60%,表現優于多數美國指數ETF。
從“在華經歷者”
到Z世代入場
“想了解和投資中國股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表n國人李哲表示,他曾就職于山東一家韓系汽車配件廠,目前從事貿易工作。李哲本人就有投資中國的股票。“我本來想在中國的證券公司開設賬戶,但外國人開戶的流程和需要的資料比較復雜。所以只能回到韓國國內的券商開戶。好處是方便,但現在只能投資港股,不能直接投資A股。”李哲稱,十多年前投資中國股票的韓國人并不多,他認識的韓國人里,主要還是在中國工作過,熟悉中國產業和企業的人。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比較了解中國的汽車產業。相比韓國的汽車企業,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強。韓國企業原來一大優勢是國際化,但現在中國企業出海的速度也很快?!崩钫芾^續說道,“今年的情況有些不一樣,年輕一代的人越來越關注中國的市場,這或許和去年開始中國對韓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有關。越來越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可以到中國了解到真實的發展狀況。另外,現在社交媒體發達,中國出現什么新潮東西,韓國這邊很快就知道了。”
事實上,韓國擁有龐大且高度活躍的散戶投資者群體。作為一個總人口僅為5000余萬人的國家,截至2023年底的活躍股票交易賬戶卻高達6930萬個。在2024年10月前,韓國投資者還主要關注美國股市。但在中國出臺一系列利好政策后,滬深港三地股市集體回暖,韓國資金開始加速進場。
一家韓國本土資產管理公司環球投資部的研究員樸小姐(化名)表示,韓國投資者尤其關注港股及A股市場的高成長行業龍頭企業,包括電動汽車、電池、人工智能和科技板塊。據她觀察到的數據,韓國個人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凈買入量3年來首次由負轉正,且自2025年初以來增長明顯。韓國投資者在港股市場的托管資金,已從1月的18億美元增至8月的25.3億美元,年內買入量超過賣出量,投資者情緒改善明顯。
中國資產吸引力大增
韓國機構舉辦活動攬客
隨著韓國個人投資者把目光轉向大中華區股市,韓國機構也紛紛舉辦相關活動或發行新產品來吸引客戶。
今年5月,未來資產證券就曾舉辦了“中國股票購買挑戰賽”,目標是吸引持有中國上市企業股票價值超過100萬韓元的客戶,并為獲勝者提供資金獎勵。而新韓投資證券則舉辦了為期一年的“傭金促銷活動”,將免除對投資包括中國內地和香港股票在內的新會員在線交易傭金。尤金證券也決定在未來10年內為中國內地和香港股票交易適用0.2%的長期優惠傭金優惠。
券商的業績尤其海外業務收入也超出了市場預期。韓國Kiwoom證券就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收入錄得3.66萬億韓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8.46%,營業利潤為3255億韓元,比市場普遍預期的2831億韓元高出15%。其中,海外股票交易手續費收入從上一年的372億韓元大幅增長至674億韓元,為收入增長做出了貢獻。該公司表示,大中華區相關業務增長對收入貢獻增長明顯。
韓國不少資管公司也加大設立掛鉤中國資產的產品來吸引投資者。韓國投資管理公司(KIM)在7月便推出兩只中國股票ETF,其中一只名為“ACE BYD Value Chain Active”主要投資于中國電動汽車企業比亞迪及相關企業,另外一只“ACE China AI Big Tech TOP2+Active”則主要投資與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的重點企業。
政策紅利與估值洼地
雙重驅動
韓國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樂觀并非一時興起,并可能延續相當長一段時間。
首爾一位長期跟蹤中國市場的投資經理表示,2022年—2024年,受ELS(權益掛鉤證券)虧損和房地產問題影響,韓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一直持謹慎態度。但到2025年,在強勁的市場反彈和中國利好政策的推動下,他們轉向積極凈買入,尤其是在大型科技、人工智能和電動汽車相關股票上。總的來看,2025年韓國投資者明顯增加了對中國高增長領域的敞口,尤其是大型科技、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和生物科技行業。
對于中國股市的未來,韓國國內普遍持樂觀態度。據主要券商和研究機構分析,中國內地和香港股市的重估行情有望持續至2026年,原因包括中國積極的經濟刺激措施、制造業升級、明確的政策導向以及擴大內需的努力,這些結構性變化將在中長期對資產價格和投資者情緒產生積極影響。
與此同時,韓國國內資產管理公司預計,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中國市場具有估值洼地吸引力,以及圍繞消費、基礎設施和大型科技的有效產業周期,這些因素預計將在2026年之前持續發揮作用。盡管中美關系和房地產問題等短期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但內需復蘇、制造業競爭力以及持續的政策支持等結構性因素,為韓國投資者持續投資中國市場提供了堅實基礎。
韓華投資證券研究員鄭正英認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投資正在積極推進,接近全面量產周期。這是一張既能推動實體經濟又能推動股市反彈的牌,因此應該從長遠的角度看待。”
“中國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方面的競爭力正在達到世界級水平。”未來資產證券分析師樸延珠表示,他最近參觀了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疤厮估\浀挠谝鹑藗儗χ袊囍圃焐坦乐滴Φ年P注。”
(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