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A股的持續上漲正在吸引更多外資進場。
一方面,全球對沖基金上周大幅買入中國資產,是6月底以來的最快加倉速度;另一方面,海外個人投資者也在積極加倉,今年以來,韓國股民對中國股票的持倉規模較去年底增長超50億元,漲幅近三成。
流動性無疑是支持本輪A股上行的最重要因素,外資、險資、量化策略、個人投資者等各路資金近期紛紛涌入。在受訪的各大外資機構看來,這一積極的資金情緒背后,隱藏的是對中國市場政策支持顯效、企業盈利修復,及宏觀經濟改善的樂觀預期。
外資持續加倉中國資產
本周以來,滬指連續刷新十年高點,最先對市場樂觀情緒作出反應的是海外對沖基金。
高盛集團機構經紀業務數據顯示,上周全球對沖基金以6月底以來的最快速度買入中國股票。高盛分析稱,本輪股票買入主要由多頭驅動,其次是做空回補,兩者比例約為1.9:1。中國目前是8月以來機構經紀業務中獲凈買入最多的市場。
不過,高盛也提示稱,盡管海外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明顯增加,但其配置水平仍處于保守區間,而這一配置缺口將持續支持中國市場的后續上漲。據全球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初步數據,截至7月,全球共同基金對中國市場的主動配置比例升至6.4%。
除去機構資金,海外個人投資者也在積極入場。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18日,韓國股民對中國股票(含A股、H股)的持倉量從2024年末的190.83億元人民幣上升至244.75億元,持倉規模增長超50億元,漲幅近三成。
從持倉個股來看,韓國股民尤其熱衷買入港股,小米集團、騰訊控股、比亞迪股份、阿里巴巴等科技與新興產業的龍頭公司成為主要加倉對象。截至8月18日,韓國股民對小米集團、騰訊控股的持倉均超過18億元人民幣,對泡泡瑪特的持倉規模也達到4.74億元人民幣。此前,韓國證券存托結算院(KSD)數據顯示,以成交額計,今年以來中國位列韓國股民最喜愛的海外市場的第二名,僅次于美國。
國金證券統計顯示,7月北向資金日均成交額2024億元,較6月同比大增36.3%,也是自去年“924”行情以來首度出現日均成交額與成交占比同時上升的情形,這說明本輪外資回暖的“自發性”更強。
流動性、企業盈利雙重改善
相較于過去幾年中的指數短暫活躍,在本輪上漲中,外資機構觀察到了更為堅實的基本面支撐。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認為,本輪A股上漲得益于流動性改善,資金從債券和存款轉向股市。但與過去幾輪短暫沖高有所不同的是,在岸長期國債收益率自6月以來持續走高,這表明投資者對長期宏觀經濟前景持更為積極看法。
美國銀行全球基金經理調研數據也顯示,8月約11%的受訪基金經理預計中國經濟將走強,達到自202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來自政策層面的支持還有望進一步推動企業盈利和市場信心上行。高盛研究部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劉勁津在最新報告中稱,“反內卷”政策有望為中國企業的盈利增長注入新動力。
該機構的政策追蹤顯示,今年截至目前,政策層已針對16個行業采取了50多項重在治理供應和規范競爭的行動措施。在利潤率回歸正常的情況下,潛在的供給減少和行業整合有望推動“內卷”行業盈利到2027年整體提高53%;在樂觀情景下,市場整體的盈利增厚幅度有望達到14%。
王瀅同樣認為,中國的“反內卷”政策正在積累動能并提振市場情緒,投資者對國內價格穩定和供需動態改善的預期正逐漸增強。
A股市場熱度有望持續更長時間
滬指已刷新多年高點,接受采訪的外資機構普遍認為,短期內A股市場熱度不會逆轉,上漲仍有可持續性。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近期A股交易量同比增長80%,融資余額也大幅上升?;仡櫄v史經驗,隨著A股走強,散戶參與度通常會增加,A股具備更大上行潛力。
王宗豪認為,盡管A股融資余額近期已經上升,但其占總市值的比例仍較低。并且隨著股市上漲,更多存款可能流入股市。A股市場當前交易量維持高位,這可能鼓勵更多交易型投資者加入。從歷史經驗看,A股的表現與交易量高度相關。并且與其他主要市場相比,A股當前估值也不高。王宗豪同時提示稱,港股風險回報的吸引力有所減弱,短期港股市場可能出現盤整。
美國嘉盛集團資深分析師陳杰瑞表示,在全球市場樂觀情緒的帶動下,富時中國A50指數攀升至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該指數往往被離岸投資者視為衡量中國股票表現的重要指標。
“盡管短期存在超買回調的風險,但未來的上行空間仍然值得期待。投資者的樂觀情緒有望延續,這樂觀情緒的背后既有對經濟和產業等政策的信心,也反映了中國資產低估值的吸引力和當前充裕的市場流動性。”陳杰瑞稱。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汪友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