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物流是現代經濟的血脈,其通暢與高效決定經濟運行的質量與速度。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福州鐵路物流中心作為貫通陸海、連接內外的戰略樞紐,正以“多式聯運、一單到底、物流總包”等創新模式,搭建高效物流通道,為“一帶一路”注入澎湃動能。
聯通世界:多式聯運拓寬“一帶一路”新通途
今年3月,福建首趟中亞回程班列從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鳴笛啟程,跨越6000公里,經霍爾果斯口岸入境,一路風馳電掣直抵福州江陰港,一舉破解國際班列“重去空回”頑疾,為國際物流可持續發展開辟新路徑。今年5月,“絲路海運”首趟“一箱到底”海鐵聯運專列從廈門海滄駛出,非洲銅精礦境外裝箱后直達龍巖蛟洋,實現“一箱到底”,全程無需換箱,僅憑電子鎖查驗即可通關。運輸周期由15天壓縮至6天,單箱成本降低500元,貨損率銳減80%。憑借“一次性申報、全程無憂”的“一單制”服務,企業全年物流成本節省逾百萬元。
2025年7月22日,江陰港鐵路貨場。倪小康 攝
制度創新是效率躍升的核心引擎。依托福州海關“鐵路進出境快速通關模式”與《中歐班列海鐵聯運操作規范》,福州鐵路物流中心積極推動“一單制”落地實施。企業只需憑“多式聯運電子提單”即可完成海運、鐵路全程申報,通關時間由4小時銳減至40分鐘,與傳統海運相比,成本降低了60%,時間縮短超過50%。目前,中歐班列已暢達12國30城,與“絲路海運”形成了陸海聯動的大格局,還為非洲、拉美地區提供了可復制的物流解決方案,為全球物流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暢通國內:定制服務激活區域經濟循環
在拓展國際物流網絡的同時,福州鐵路物流中心持續向內延伸,不斷織密國內物流網絡,通過全員營銷、精準定制、路地協同激活區域物流末梢,成效顯著。中心營銷團隊在3個月內走訪了12個產業聚集區,與百余家企業進行對接,根據企業需求定制“一站直達”方案。今年4月,泉州黃塘首趟“隔日班”白貨班列運輸時效壓縮近120小時,50小時直達成渝;今年5月,首開福建至湖北直達白貨班列,僅用5天就直達武漢,較公路運輸縮短了2天,物流成本降低了10%。目前,福建已開通至江西、四川、陜西、重慶等內陸省份的貨運班列,電子產品、精密儀器等“白貨”通過“公轉鐵”項目實現了安全低碳運輸,平均降低企業物流周轉成本10%。數據顯示,今年1-4月,福建港口海鐵聯運集裝箱達69715標箱,同比增長14.8%,充分彰顯了國內物流循環的旺盛活力。有力促進了國內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聚力創新:多元突破為雙循環與現代化添勁加速
去年年底,福州鐵路物流中心敏銳捕捉新能源汽車出口熱潮,與廈門現代碼頭公司深度聯動,成功構建“鐵路港+海運直裝”高效物流通道。通過組建黨員骨干專班全天候響應需求、在鐵路貨場開辟3100平方米專屬停車區等精準舉措,徹底打通寧德至廈門高崎的海鐵聯運“最后一公里”,實現商品車從鐵路貨場直達海運船舶的無縫銜接,較以往轉運模式每年可為企業節省成本600萬元。物流金融領域,中心聯合中國建設銀行廈門分行創新推出“鐵路運費貸”服務,依托國鐵95306平臺的數據授權優勢,為貨運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及定向支付服務,單戶額度最高可達200萬元,有效緩解企業資金壓力。多式聯運方面,中心推動江陰港區創新實施鐵路與港口堆場共享模式,將集裝箱轉運流程由“二倒”精簡為“一倒”,使海鐵聯運作業時間縮短20%、成本降低10%,貨物準時交付率顯著提升。
這一系列創新實踐不僅切實降低了社會綜合物流成本,更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注入了強勁的鐵路動能。
來源:中國網 周敏 倪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