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持續發力,政府債券發行使用加快。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完成六期發行,累計規模9960億元,發行進度達76.6%;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已發行31497.6億元,超過去年同期發行規模。
專家認為,隨著各級財政部門加快債券發行使用,相關資金持續落地,將為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增量政策有望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用途將持續擴圍。
發行使用提速
2025年,我國計劃發行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較2024年增加3000億元,重點支持“兩重”“兩新”領域。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今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完成六期發行,累計規模9960億元,發行進度達76.6%。財政部發行安排顯示,9月和10月均有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安排。
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對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對于設備更新,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設備更新的1880億元投資補助資金已下達完畢,帶動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
對于消費品以舊換新,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蔣毅此前表示,今年第三批690億元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已下達完畢,將于10月份按計劃下達第四批690億元資金,屆時將完成全年3000億元的下達計劃。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2025年汽車、家電、手機等數碼產品、家裝、電動自行車五大類消費品以舊換新合計帶動銷售額超過1.6萬億元,已超過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銷售額。
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提速。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今年以來,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已達31497.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發行規模多約40%。
各級財政部門推動債券資金發行使用提速增效,為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增長提供支撐。
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列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金融機構注資特別國債資金支出2.89萬億元,帶動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增長31.7%。
“從發行進度上看,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都保持了與時間同步甚至適度超前的發行節奏。”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表示,下一步,應繼續保持好相應發行節奏和使用進度,為全年乃至“十四五”圓滿收官奠定扎實基礎。
資金投向擴圍
“6月以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使用特點的變化同樣值得關注,其資金投向持續擴圍。”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宋雪濤表示。
從投向來看,企業預警通數據顯示,截至8月26日,今年以來發行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的28.2%用于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18.8%用于交通基礎設施、12.9%用于土地儲備。
“在政策支持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在土地儲備方向的使用再度重啟。”中國銀河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雅坤表示,本輪投向土地儲備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更傾向于閑置存量土地,此舉有望在未來幾年帶動新增房地產、基建等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左右。
白彥鋒認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用于土地儲備和收購存量商品房,將有助于推動房地產市場逐步止跌企穩、回升向好。
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的《關于優化完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機制的意見》提出,擴大專項債券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調查發現,多地正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用于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例如,北京市財政局表示,計劃發行100億元專項債券,募集資金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江蘇省財政廳發布的《江蘇省202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及省級預算調整方案(草案)》顯示,有90億元新增專項債券投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
中證鵬元研發部高級董事吳志武認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滿足政府投資引導基金資金供給的需要,讓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更好地聚焦于政策目標的實現。
撬動投資規模可觀
專家預計,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雙雙靠前發力,將撬動可觀的投資規模,為擴內需和穩增長提供動力。四季度,相關部門有望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政策。
針對超長期特別國債,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表示,下一步,將會同各有關方面持續加強統籌協調,扎實推進項目建設,推動盡快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嚴格項目和資金閉環管理,確保中央資金用到實處,更好發揮“兩新”政策效能。
劉雅坤表示,下階段,支持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等項目建設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可能密集落地。從長期看,數據中心和充電樁等新基建領域有望成為增長新抓手,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可撬動的投資規模將更為可觀。
在今年財政發力整體前置的背景下,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郁認為,地方政府債券四季度凈供給預計將降低,四季度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債券和新增專項債券將分別發行約1300億元、7600億元,合計發行約8900億元,環比減少約7900億元。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建議,下階段應做好政策儲備,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政策,如增發特別國債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等。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