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
“陜西已建設3家國家級和15家省級聯合實驗室,與中亞、俄羅斯、東南亞等多國開展密切合作,近三年取得國際領先技術44項,孵化科技企業6家。”8月27日上午,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白崇軍在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近年來,陜西省以“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和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涉陜成果為抓手,有效統籌省內科技合作資源,不斷豐富完善科技合作方式,為共建“一帶一路”注入強勁科技動力。
建設高能級合作平臺搭建科技開放合作載體
2022年,陜西省啟動“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建設工作,現已建設3家國家級和15家省級聯合實驗室,與中亞、俄羅斯、東南亞等多國開展密切合作,近三年取得國際領先技術44項,孵化科技企業6家。
同時,陜西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建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1家、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98家,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94人,輸出技術223項、引進技術45項,實現國產化替代4項,突破技術瓶頸32項。
在海外示范園區建設方面,楊凌示范區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建設了12個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輻射面積超3000萬畝。2025年新建成的中吉蘋果示范園完成6057株苗木定植,實現畝產提高300公斤以上,實現了中國種苗、設備、技術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示范推廣。
此外,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中國分院已于今年6月在陜西揭牌運行,并新簽署16份合作協議,將按照平臺化、項目化、專業化、國際化、產業化的原則,搭建開放的交流合作平臺和高水平專家交流機制,促進人才培養、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領域的互利合作。
省委科技工委委員、省科技廳副廳長白崇軍
加強高層次科技人文交流推動高質量合作項目
“十四五”以來,陜西共實施30項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設立中亞、白俄羅斯及港澳臺科技合作專項,支持省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370項。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與國外機構聯合攻關,在高溫鋰電池、太空電站無線傳能等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相關成果入選“2023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陜西連續九年舉辦國際科技創新創業博覽會,吸引17個國家、25個省區市參展,意向簽約金額275.7億元。絲博會期間舉辦多場科技推介活動,今年科技創新展吸引250余家企業、1000余件展品參展。此外,陜西還積極組織省內單位參加境內外知名展會,如中國—東盟技術轉移大會、中烏商品展等,有效推動秦創原成果走向國際。
通過舉辦中白專家雙邊交流活動、中國—中亞綠色能源院士論壇等高端活動,陜西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持續加強科技對話。依托上合組織農業基地,為發展中國家培訓農業技術人員2600余名。通過“校招共用”等模式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157名,目前全省持有效工作許可的外國專家超過3500余人,其中A類(外國高端人才)占比約20%。
來源:起點新聞 賀桐 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