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贛超”等省級足球聯賽在全國范圍內掀起業余體育賽事的新浪潮,湖南省也即將迎來屬于自己的足球盛事——“湘超”聯賽。事實上,在“湘超”誕生之前,湖南曾嘗試舉辦“湘甲”聯賽(湖南省足球協會甲級聯賽),卻因運營困難等原因一度中斷。那么,為何“湘超”能夠重新點燃湖南人民的熱情?除了借鑒“蘇超”等賽事的成功經驗外,“湘超”更承載著遠超賽事本身的多重意義。
以賽事為契機,推動基礎設施全面升級。與“蘇超”各隊依托現代化奧體中心的“壕氣”相比,“湘超”參賽球隊的主場條件參差不齊。面對這一現實,湖南省政府展現出積極的應對態度。今年7月下旬,專家團隊對十四個市州的主體育場進行了系統評估,包括草皮、燈光、大屏幕等關鍵設施,并據此制定改造預算,下達至各市州足協。此舉不僅是為聯賽提供合格的比賽場地,更是對全省體育基礎設施的一次全面激活。
例如,益陽市奧林匹克體育場通過更換LED燈光系統,達到專業四級照明標準,既滿足電視轉播需求,也提升了運動員與觀眾的體驗。湘西鳳凰縣民族體育運動中心則對觀眾席、音響系統、更衣室等進行了全方位升級,顯著提升了場館功能性與舒適度。據報道,目前各市州場館改造進度已達70%–80%,這意味著“湘超”不僅是一場比賽,更成為推動公共體育設施現代化的重要契機。這些改造后的場館未來還可承接更多文體活動,提高利用率,避免資源閑置,從而實現長效運營。
融合湖湘文化,打造差異化賽事IP?!跋娉痹陂T票定價上參考了“蘇超”的平民策略,單場票價低至9.9元,降低了觀賽門檻,有利于吸引更多市民參與。但真正值得借鑒的,是“蘇超”對草根商業活力的激發。比如揚州“飯沖沖”炒飯品牌快速成為賽事贊助商的案例,體現出小微企業與大型賽事之間的共生關系。
然而,“湘超”不應止步于模仿,更應深入挖掘湖湘文化的獨特基因。湖南人“霸蠻、敢為人先”的精神特質與足球運動所需的拼搏意志高度契合。如何將湘繡的精細、瀏陽煙花的絢爛、洞庭湖的浩蕩等文化元素,轉化為球隊視覺標識、衍生品設計和廣告資源,是“湘超”實現品牌破局的關鍵。例如,益陽隊可借鑒竹文化設計主題海報,岳陽隊則可借助洞庭湖的意象打造“水浪軍團”的視覺符號。
“為楚選材”,夯實湖南足球基礎。湖南足球歷史上曾擁有多支職業球隊,如湖南金象、八一振邦、長沙金德和湖南湘濤,但因種種原因均未能持續運營。盡管如此,這片土地仍培養出了黃博文、劉成、徐彬等國家隊球員,顯示出湖南足球的潛力。
為此,湖南省足協明確規定,每支市州代表隊每場比賽中必須派出不少于3名16-18歲的青少年球員登場。這一政策不僅是為了增加年輕球員的比賽經驗,更是為了在全省范圍內系統性發掘、培養足球人才。通過“湘超”這一平臺,湖南可以重新構建青訓體系,為未來職業俱樂部的組建儲備力量,甚至為中國足球輸送更多“湖南力量”。
“湘超”的意義遠不止于一項體育賽事。它是湖南省推動公共設施更新、激活區域經濟、傳承地方文化、培育青年人才的重要抓手。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三方協同,“湘超”有望成為融合體育、文化、經濟與城市發展的綜合性平臺。
2025年的“湘超”聯賽,將以鏗鏘之勢席卷三湘四水。我們期待它不僅帶來精彩的比賽,更成為湖南人文化自信與集體記憶的新載體。
來源:紅網 作者:陳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