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以“深化互利合作 推進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第五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開幕。本屆博覽會展覽部分,4.4萬平方米的室內外展區內匯聚了來自蒙古國、俄羅斯、新西蘭、意大利等17個國家及中國11個省區市的1194余家國內外參展商。展會以“國際化、專業化、數字化、品質化”為突破點,通過新能源、科技、文化、商貿等多元領域的深度融合,生動詮釋了“買”與“賣”交織的商貿煙火,更映照出中蒙經貿合作的蓬勃活力與區域發展的無限潛力。
在國際展區,伊朗手工掛毯、俄羅斯紅酒、意大利美妝等商品琳瑯滿目,消費者可一站式“海淘”全球尖貨。蒙古國展區中,羊絨、皮制品成為絕對“主角”。不少南方參展商還現場試穿蒙古袍,直言“上身特別有范兒,終于圓了穿蒙古袍的心愿”。
蒙古國參展商策仁直言:“中蒙博覽會給我們提供了挺好的平臺,讓我們可以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還收獲了新的客戶。”
在國內展區,海南鮮椰、山西老醋、寧夏枸杞等國內名品亦亮相主賓省展區,形成跨地域商貿互動。內蒙古盟市展區則凸顯本土文化魅力,通遼市以非遺皮雕工藝品、麥飯石茶具展現游牧文化;內蒙古布絲瑰手藝商貿有限公司帶來的非遺盤扣、布藝馬、手工馬鞍等工藝品吸引了大量訪客駐足,北疆文化“活起來”有了載體。
場面火爆,人頭攢動。據統計,敕勒川會展中心僅28日進館人流量就達49503人,展現出極高的公眾關注度和參與熱情。
銷售數據看,8月28日單日實現銷售總額2980.63萬元,其中現場銷售477.94萬元,網絡銷售達2502.69萬元,顯示出線上渠道已成為博覽會交易的重要支柱。此外,28日還達成意向銷售額260萬元,簽訂協議銷售額35萬元,反映出展會良好的商業對接效果。
從累計數據來看,展會前四日(含28日)總銷售額已達8756.22萬元。現場銷售1025.53萬元,網絡銷售7730.69萬元,線上占比高達88.3%,凸顯數字化會展模式的顯著成效。意向銷售額累計2615.98萬元,協議銷售額186萬元,進一步印證了博覽會在推動中蒙經貿合作方面的平臺價值。
分展區看,行業展區表現最為突出,累計銷售7773.2萬元,其中,中蒙博覽會線上云展會電商區貢獻了7471.7萬元,乳業展區實現110.1萬元,成為絕對的銷售主力。國際展區實現銷售240.4萬元,省市展區和盟市展區也分別貢獻217.6萬元和233.3萬元。內蒙古臻品及燒麥節展區雖規模較小,仍實現70.4萬元銷售額,顯示出地方特色產品的吸引力。
本屆博覽會不僅在人流和銷售額上取得突破,更通過“線上+線下”雙軌融合的模式,有效拓展了展商和采購商的交易渠道,尤其云展會電商區的卓越表現,標志著中蒙博覽會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邁出堅實一步。
煙火不息,開放不止。從乳業擂臺賽的激烈角逐到低空經濟的黑科技體驗,從國際商品的跨境直購到北疆非遺的匠心傳承,展會不僅彰顯了中蒙經貿合作的深度,更映照出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區域發展的無限活力。
(來源:新華絲路 作者: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