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濟寧高新區,暑氣蒸騰。山東源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源根石化”)智能工廠內,工人正將印著俄文標簽的潤滑油桶有序碼入集裝箱。“這是發往哈薩克斯坦的第五批超低溫液壓油,通過中歐班列10天就能抵達阿拉木圖。”生產副總經理梁常亮擦了擦汗,身后生產線電子屏上,當日1000噸的產量數字持續閃爍。
這般火熱的生產場景,與半年前的境況形成鮮明反差。今年年初,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美國原材料進口周期從45天延長至90天;與此同時,俄羅斯市場訂單大幅縮減。兩大外部沖擊接踵而至,讓這家中國潤滑油行業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遭遇“雙線夾擊”。
“傳統外貿市場受阻,我們就開辟中東—非洲—東南亞‘新黃金三角’。”源根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振的電腦屏幕上,一張實時更新的世界地圖動態標注著業務拓展軌跡:從第一時間完成美國原材料進口替代,到9月亮相中亞工程機械及礦業展會,再到針對性調整產品參數、攻堅中東市場……
沿著“一帶一路”大舉進軍中亞及中東地區,是源根石化外貿轉舵的關鍵一役。但部分區域冬季嚴寒,國產工程機械運抵后,常因低溫啟動、泵送難題導致發動機“罷工”。
“我們這兒冬天零下50攝氏度,普通潤滑油都結冰了,你們的油品真能行?”要搶占新市場,必先破解新難題。面對哈薩克斯坦某礦業集團的疑慮,源根石化技術研發中心迅速聯合全球領先的特種化學品企業美國路博潤公司(Lubrizol Corporation)開展攻關。歷經數百組配方調試、上千次試驗驗證,團隊終于交出顛覆行業認知的答卷——通過合成基礎油梯度復配技術,使潤滑油在-50℃時仍保持運動黏度≤3000mm2/s,遠超普通液壓油-35℃的低溫閾值。這意味著,加注源根石化超低溫液壓油的工程機械,即便在凍土之上也能“動力滿格”。
新產品“一炮走紅”,中亞及東歐市場迅速打開。但始終錨定科技引領的源根石化絲毫未敢松懈,馬不停蹄投入低溫液壓油配套產品研發。“我們后續開發出防凍效果達-70℃的防凍液、能適應5000米以上海拔的潤滑油等行業高端產品。”源根石化總工程師袁俊洲介紹。歷經30余年發展,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已先后參與制定國家標準8項、主持制定行業標準2項、參與制定行業標準6項,擁有專利141項,承擔省部級地方重大科技專項研發項目30余項……持續攀升的科技“含金量”,正成為源根石化闖蕩國際市場的“硬核底氣”。
為角力國際商場,去年,源根石化瞄準香港國際貿易樞紐優勢,成立源根國際有限公司,并以此為支點,積極探索與本地制造企業的深度合作,逐步形成跨產業“抱團出海”的強勁態勢。
“我們給兄弟企業提供優質潤滑油、潤滑脂、防凍液等配套產品,助力他們拓展海外市場;而兄弟企業在海外布局的銷售點、倉庫等,又為我們提供了低成本的海外交易平臺。”源根石化總經理張令銀坦言,公司已與本地相關產業企業構建起緊密的合作關系。
如今,無論是沙特阿拉伯的油田建設現場,還是蒙古國沙林格爾煤礦的開采一線;無論是東南亞的農業園區,還是南美的工業基地……在亞洲、非洲、南美洲、歐洲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時常能看到源根石化潤滑油產品的身影。其產品已拓展至工程機械、新能源、農業裝備、工業等多個領域,潤滑脂產品更已打入航空航天、超大噸位遠洋船舶等高端領域,上半年逆勢上揚、出口總額破億元。
來源:大眾新聞 孟一 通訊員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