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守護民生福祉、優化社會風險結構的重要力量,普惠保險發展并非在唱“獨角戲”。有觀點認為,唯有深度融合“三力”(即政府引導力、商業創新力、科技驅動力),才能破解普惠保險“覆蓋面窄、成本高、可持續性弱”難題,真正實現“普”與“惠”的平衡。
政府引導力為行業突破瓶頸、夯實基礎提供關鍵支撐,在營造政策環境、搭建合作框架方面具有核心作用。小鯨向海保險代理總經理孟繁錦指出,商業機構在推進普惠保險時常面臨醫院理賠限制、職業類別混亂等“硬骨頭”,而這些恰恰需要政府協調破解。元保集團副總裁兼總精算師張利凱認為,醫保部門等官方機構的背書能有效降低公眾對普惠保險的信任成本,這種“軟”支持往往比直接補貼更具長效價值。
商業創新力憑借市場化運作與產品創新,讓普惠服務真正觸達需求群體。從行業實踐來看,頭部險企與創新機構已探索出多元路徑,比如,平安產險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將小微企業保險、農業保險納入考核體系,以“自上而下”的機制保障普惠戰略落地。太保壽險制定普惠保險專項規劃,推出“麗人保”“家安芯”“守護記憶”等創新產品,2024年普惠保險服務近兩億人次。需要注意的是,商業創新力的核心在于“可持續”。普惠保險需遵循風險分級定價規律,避免“老少同價”“帶病同價”,唯有確保參與方盈利,才能避免行業陷入“公益依賴”的困境。
科技驅動力通過降本、提效、擴面,助力行業破解“不可能三角”難題。平安產險通過二維碼投保簡化流程,持續擴大小微群體覆蓋面;元保集團通過互聯網觸達脈沖式需求,用大數據優化風險管理,AI客服降低運營成本;小鯨向海保險代理搭建小程序、部署AI,提升服務精準度……當前,普惠保險進入科技驅動新階段,無人機查勘、物聯網風控、大數據定價等技術不僅能降低商業機構運營成本,還能提升風險管控能力,為產品創新提供支撐。
當然,“三力”融合并非一蹴而就,行業仍需直面“死亡螺旋”“不可能三角”等現實挑戰,普惠保險發展平衡難題需要“三力”進一步協同破局。當“1+1+1>3”的合力形成,普惠保險將更快成為覆蓋全民、適配多元需求的“新型基礎設施”。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譚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