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凈流入站上萬億港元關口 南向資金改變港股投資生態

2025-09-03 15:14:13

恒生指數站穩25000點大關,港股市場交投活躍度持續攀升,南向資金持續發力港股優質資產。截至9月2日,今年以來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金額已突破1萬億港元關口,達到10002.21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本輪港股持續反彈的進程中,持續涌入的南向資金成為重要的支撐力量。

據湘財證券統計,南向資金每日成交額占港股比重從滬港深通開通初期的5%左右,上升到目前的35%左右。這不僅為港股市場注入了充沛的流動性,也改變和優化了港股市場的投資結構和定價邏輯。

配置方向:互聯網與高股息資產

香港清算系統數據顯示,年初至今,以區間市值變動計算,南向資金持有市值規模增長最大的前十大個股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W、中芯國際、建設銀行、小米集團-W、信達生物、中國移動、泡泡瑪特、康方生物和匯豐控股,分別增加2169.2億港元、1517.5億港元、1004.7億港元、805.2億港元、717.9億港元、531.7億港元、505.1億港元、465.7億港元、427.1億港元和391.4億港元。

從配置方向上看,南向資金重點持有的核心標的是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互聯網公司、現金流穩定且分紅慷慨的價值股及一些實現創新突破的生物醫藥公司等。

“過去,港股市場是一個由國際機構投資者和本地資金主導的離岸市場。目前,南向資金已成為港股的‘穩定器’,內地投資者的話語權顯著提升。”香港星漢資產管理行政總裁王榮昆認為,南向資金已修正了部分資產的低估狀態。南向資金偏好高股息資產,配置了許多金融、能源、電信股,近兩年這些板塊的估值也得到顯著提升。

攀上高峰:港股“磁吸力”持續增強

自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通以來,互聯互通機制持續平穩運行,南向資金流入港股市場合計達4.7萬億港元。Choice數據顯示,從2015年至今,南向資金始終保持凈流入狀態,表明內地投資者對港股市場有著持續增強的配置需求。

互聯互通機制開通初期,南向資金流入規模相對較小,呈現波動上升趨勢。2015年,南向資金凈流入規模為1271.77億港元;2017年,南向資金流入港股市場規模攀升到3399.42億港元;2020年、2021年,南向資金凈流入港股市場到達階段性高峰,分別流入6721.25億港元、4543.95億港元;2022年至2023年,南向資金流入規模穩定在3000億至3800億港元的水平;2024年,南向資金流入超過8079億港元,流入規模達到2015年的6.35倍。如今,南向資金流入規模突破1萬億港元,站上了新的臺階。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資本金融系教授胡繼曄表示,互聯互通機制開通初期,內地投資者仍在熟悉和適應境外投資環境。2020年起,得益于大量新經濟巨頭赴港上市,內地資金南下搶籌。2022年起,在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港股低估值凸顯其配置價值,疊加高股息資產的吸引力,南向資金流入港股又攀升到新的高峰。

“近年來,南向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市場,這一趨勢不斷增強的原因在于,不少‘A+H’公司在港股市場的估值水平顯著低于A股市場,存在明顯的折價。在相同的股息回報下,投資者更傾向于購買價格更低的港股。”他說。

嫁接橋梁:深度重塑市場投資生態

作為嫁接內地與港股市場的投資橋梁,滬深港通深度重塑了A股與港股的投資生態。業內人士認為,港股已逐步成為全球投資者配置“中國資產”的核心市場之一,南向資金通過深度參與,成為影響市場風格、行業輪動和個股表現的主要資金力量之一。

銀河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楊超表示,南向資金有望持續涌入港股,改變和優化港股的投資結構和估值邏輯。“2025年,中國迎來科技創新驅動與資金流入的共振窗口期,港股市場在估值中樞修復與盈利預期改善的雙輪驅動下,具備較大的收益空間。科技創新集群效應與新質生產力要素的加速融合,推動了我國產業結構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遷。南向資金的涌入,是對中國經濟未來產業方向進行長期戰略配置的體現。”他表示。

王榮昆認為,南向資金已從最初的散戶主導變為由公募、保險、私募等專業機構主導,其投研能力和價值發現的專業性大幅提升。“南向資金對港股上市的內地公司更為熟悉,有望持續發揮‘價值發現者’的功能,影響港股的投資生態與文化。”他說。

(來源:上海證券報)

責任編輯:劉明月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