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處中原腹地,自古便是物產豐富的“大糧倉”。在金秋季節來臨之際,從黃河之濱到淮河之畔,從豫東平原到豫西丘陵,廣袤的沃野到處是農作物成熟的氣息,金黃的玉米、飽滿的大豆莢、紅艷艷的高粱、雪白的棉花讓人目不暇接,構成了一幅壯麗而生動的豐收畫卷。每一寸土地都在訴說著中原大地的富饒與生機,每一種作物都承載著農民的喜悅,蘊含著希望。
國家統計局等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河南糧食總產量為1343.9億斤,居全國第2位,已連續8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每年調出原糧和制成品600億斤以上。目前,河南年糧食播種面積穩定保持在1.6億畝以上。這片僅占全國國土面積1.7%的土地,在國家糧食戰略版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背后離不開土地資源保護與期貨市場提供全方位服務的雙重支撐。
202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要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條,以城鄉融合發展帶動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共同富裕。”目前,河南正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把糧食安全責任扛在肩上,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土地就是聚寶盆,種什么長什么。”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遜母口鎮張士白村農民軒俊蘭表示,“人勤地不懶”,保護好耕地、種好糧食是廣大農民的心坎事。
河南省誠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華松表示,河南肩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耕地保護成為重中之重。近年來,河南密集出臺系列政策與措施,構建起多層次耕地保護與集約化用地制度體系,嚴守耕地紅線,確保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取得了較好的綜合社會效益。
“土地資源保護為河南糧食生產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而期貨市場為糧食產業的穩定發展和風險管控提供了有力工具。兩者相互協同,共同推動河南糧食產業不斷向前發展。”楊華松表示,我國期貨市場因農而生、因農而興,穩定的耕地面積和良好的耕地質量,保證了河南糧食的穩定產出,為期貨市場提供了充足的現貨資源。期貨市場通過價格發現功能,為糧食生產和流通提供了合理的價格信號,引導農民和企業合理安排生產和經營活動。例如,期貨市場的價格走勢可以幫助農民提前了解市場預期,調整種植結構,提高種植效益;對糧食企業來說,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可以有效規避價格波動風險,保障企業穩定經營。
河南開封金谷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剛表示,期貨市場服務農業尤其是糧食產業的創新模式,如“保險+期貨”“銀期保”等,進一步完善了河南糧食產業的風險管理體系。這些模式將金融資源引入糧食產業,為農民和企業提供了多元化的風險保障和融資渠道,促進了糧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河南糧食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也為期貨市場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吸引了更多市場參與者,提升了期貨市場的活躍度和影響力。
在對河南數家糧食產業集團調研的過程中,據了解,河南許多大中型糧食企業早就與期貨市場結緣。例如,部分企業在我國小麥期貨剛上市時便參與其中。如今,30多年過去了,不少企業已把經營業務與期貨市場緊密結合,涵蓋小麥、玉米、花生、生豬、大豆、豆粕等品種,形成了以現貨運營為基礎、不斷學習并熟練運用期貨工具的新運營模式。
“目前,開封市及周邊地區農作物的種植結構更為合理,小麥、玉米、花生等種植比例不斷調整優化,不但家家農戶的糧囤滿了,而且每家的油罐子也裝滿了高質量的花生油。”王剛說,近年來,與糧食市場的良好發展相比,河南花生市場的變化更令人刮目相看,不但眾多產業企業發展迅速,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與延伸,昔日的花生產量大省已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說起期貨市場對河南農業領域的影響,南陽君順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金輝表示,令人感觸特別深刻的是河南省南陽市南召縣皇路店鎮的變化。這個位于山崗坡地上的小鎮,如今是全國重要的花生生產、篩選、加工、分銷地之一,這與期貨這潭金融“活水”的澆灌是分不開的。
“長期以來,花生價格波動較大,一方面給當地種植花生的農民、小商販、貿易商、加工商等帶來了較大的風險;另一方面造成花生種植面積、產量等增減無序,不利于產業的穩定發展。自從有了花生期貨,農民可以根據花生期貨遠期合約價格走勢提前籌劃農作物種植結構,小商販、貿易商、加工商可以據此確定收購量、加工量、庫存量,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降低,現貨市場價格大起大落的現象也越來越少。更為重要的是,花生期貨所傳遞的市場信息具有權威性、公平性的特征,為市場提供了一個十分規范、科學的花生品質判定平臺與標準,促使‘皇路店花生’與市場需求進一步接軌。”張金輝說,產量大、品質優的“皇路店花生”通過花生期貨交割聲名遠揚,吸引了大量客商關注,并有許多期貨投資機構與當地花生市場主體合作開展期現業務,有效帶動了花生產業的延伸發展。
從“大糧倉”的規模化種植,到“大廚房”的精深加工,再到“大餐桌”的品牌化輸出,河南正以期貨工具為紐帶,構建起“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的現代糧油產業鏈。未來,隨著“保險+期貨+農戶”模式的縣域全覆蓋,隨著更多農產品期貨品種的上市,這片中原沃土將不僅產出糧食,更產出“抗風險的韌性”與“高質量發展的動能”,讓農業強省的目標在金融“活水”的滋養中加速實現。
(來源:期貨日報網 作者:喬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