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玲是吉林省通化市東昌區江東鄉保安村資深參農,在薛家溝和沙排子間的長白山東南部余脈中,經營著1124畝林下參。雖坐擁千畝“百草之王”,但薛永玲一直很羨慕從事園參種植的同業們,因為他們從2008年起就有農業保險保障了。2008年正是吉林省農業保險事業初創期,人參作為吉林省特色農產品,也位列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創新險種前列,鑒于園參種植風險較低,便先于林下參獲得保險保障。
不過,到了8月19日,薛永玲和一眾林下參參農不用再羨慕別人了。當天,安華農險通化中心支公司開出了全域第一張林下參種植成本保險保單。保單顯示,薛永玲共投保了林下參382畝,其中,有162畝參齡為15年,220畝參齡為10年,保障額度474.60萬元。
位列“東北三寶”之首的人參,長期以來都是吉林省的特色優勢產業,極具發展前景。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專項部署,立足發揮“林海參鄉”優勢,以改革思路破題,從體制機制入手,系統謀劃推進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鏈條發展人參。
就在“三大天然藥庫”之一的長白山南麓,坐落著全國醫藥名城——通化,以人參等道地中藥材為原料的醫藥產業蓬勃發展,是國內優質人參的主產區,享有“千年參都”“中國人參城”“中國人參之鄉”稱號。根據《長白山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2025—2030年)》,通化市人民政府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關于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迅速推出《通化市2025年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實施方案》,其下轄的東昌區人民政府隨即印發《2025年東昌區林下參種植成本保險工作實施方案》,全面服務保障地方人參種植安全,打牢產業發展基礎,助力支持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上述實施方案中,安華農險通化中心支公司成為林下參種植成本保險唯一承保機構。憑借十余年人參產業保險開辦經驗,安華農險深知,相對于平地園參種植風險,林下參對土壤、陽光、水質等生長環境有著更加苛刻的要求,只棲身于海拔數百米茂密的落葉闊葉林或針葉闊葉混交林,對旱澇雨雪等自然災害以及野生動物、病蟲害的抵御能力更低,所以才有僅35%的成活率,且參齡越長,存活率越低,當然,其價值也更高。
圍繞當地政府將當前林下參產業扶持重點聚焦風險抵御能力更低的“散戶”的政策方向,安華農險率先將東昌區內小農戶、適度規模經營農戶等全體農戶作為保險保障對象,保險標的種植地塊嚴格限定在坡度在5°-40°山坡地和林分郁閉度控制在0.75-0.85的林地,參齡需要達到3年及以上。保險責任除涵蓋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病蟲草鼠害外,還有野生動物毀損,保險金額、費率則根據參齡劃分為四檔,這就意味著參齡越長,獲得的保障額度越高。
通化市保險行業協會會長任成森說:“通化市人參產業更好更快發展離不開保險大力支持,希望安華農險作為全市人參保險最大承保主體,能夠起到引領作用,大家積極參與、齊心協力,貢獻保險行業獨有的力量。”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趙修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