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工商聯2025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出爐,北京共有22家企業入圍,入圍門檻達270.23億元,生動展示了首都經濟的活力與韌性。
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是北京民營企業的一大鮮明特征。22家入圍企業,在行業分布、創新投入和規模效應上形成的獨特格局,與北京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高度契合。具體來看,既有數字經濟的領頭羊,也形成了智能制造的鐵三角;既打造了從傳統IT設備到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布局,也形成了金融服務、居住服務、數字營銷等多元化生態。以規模效益看,呈現“頭部引領、梯隊發展”的特征。營收超5000億元的企業有1家,千億級企業達6家,其余企業均穩定在270億元-1000億元區間。龍頭企業發揮引領作用,后備力量梯隊緊隨跟進,相互配合、協同共進,持續涵養發展潛力。
響應我國民營經濟發展的深層變革節奏,北京民營企業走在了前列。首先,創新驅動成為核心增長極。如此次22家企業研發投入超百億的有4家,百度、小米、理想汽車的研發強度均超過5%,顯著高于全國民營企業500強2.77%的平均水平。其次,數字化與綠色化轉型深度融合,產業生態化與平臺化發展趨勢顯著。從攻堅“卡脖子”關鍵技術,到積極布局全球市場,從重塑數字經濟生態,到引領綠色轉型,北京民營企業日益成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參與者。
作為首都,北京具有獨特的戰略定位和資源稟賦,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一是創新要素集聚優勢突出。全市92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持續人才供給。二是戰略資源配置優勢明顯。北京集中了全國最優質的金融、信息、政策資源。三是營商環境持續優化。“9+N”2.0版實施,“e窗通”網上企業開辦平臺開通等舉措,不斷豐富“北京服務”內涵。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民營經濟主體占經營主體總量的比重超過九成,共培育2個萬億元級、5個千億元級、8個百億元級收入民營集團。企業特色與首都優勢結合,“民企信心”和“北京服務”共振,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北京樣板。
北京民營經濟發展未來可期,以筆者觀察,當下,構建全鏈條創新支持體系是首要任務。如,可借鑒先進經驗,重點支持中試環節和成果轉化,解決“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轉化瓶頸。可探索依托科研機構,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和中試基地,對民企開放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同時,優化融資服務機制仍需多管齊下,加大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支持力度……一項項部署形成合力,不斷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生態,將激發首都經濟繼續向“新”而行,向“高”攀登。
民營經濟是北京經濟的活力之源、創新之基。持續培厚土壤,更多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將在這片沃土大展所為,不斷激活首都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鄭登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