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住房城鄉建設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重點勞動防護用品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在全國開展重點勞動防護用品安全隱患專項整治工作做出系統部署。
安全帽、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阻燃服、防靜電服等勞動防護用品是維護公共安全和生產安全的重要防線。但在實踐中,假冒偽劣、知假售假、不規范使用等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危害生產安全。針對面臨的各類問題,《方案》給出全面、系統整治措施,確保把好重點勞動防護用品質量關,維護勞動者職業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安全生產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各地落實部署提供了清晰的行動指南。
《方案》將勞動防護用品的生產、經營、使用等全鏈條納入安全整治范疇,全方位守護勞動者安全。在生產領域,緊盯實施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管理的產品的生產企業;在流通領域,強化建材市場、五金勞保商店和電商平臺監管;在使用領域,重點關注使用單位采購、驗收和作業現場管控;在檢驗領域,嚴查獲得相關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全鏈條整治舉措嚴防監管上的跑冒滴漏,為勞動者織密安全防護網。
電商平臺往往是劣質勞動防護用品流通的“重災區”,部分平臺監管漏洞導致“脆皮安全帽”等劣質產品不斷流入市場。此次《方案》明確提出嚴格網絡銷售行為監管。平臺企業加強對平臺內銷售重點勞動防護用品的銷售合規管理,要求平臺內經營者提供生產許可證等必要的質量標識證明,對有問題的重點勞動防護用品及時下架、停止銷售。這意味著電商平臺不能再對假冒偽劣產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必須切實履行審核義務,加強商品質量管控,讓消費者買的更安心、更放心。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礎。強化信用監管是《方案》的一大突出亮點,要求各地市場監管、應急管理、住房城鄉建設部門加強信息互通,及時公開、推送檢測結果不合格的重點勞動防護用品生產廠家、生產批次,未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重點勞動防護用品的使用單位等信息。相關執法查處信息要記入信用記錄,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中國”網站依法公示,對生產、流通單位的嚴重違法失信行為,依法依規列入相關部門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實施聯合懲戒。對檢驗檢測機構出具虛假報告、不實結論,冒用其他檢驗檢測機構名義出具報告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要依法依規嚴肅查處并曝光。“一處失信、處處受限”,這種信用監管機制,不僅能增強企業的自律意識,促使其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提高產品質量,還能引導市場形成優勝劣汰的良性競爭模式,推動整個勞動防護用品行業健康發展。
安全是發展的“生命線”。各地需認真貫徹落實《方案》內容,讓整治行動取得實效,為勞動者撐起“安全傘”。
(稿件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