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不卡一区_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免费_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_99热精品在线

構建可持續的IDI生態需多方努力

2025-09-08 15:34:42 作者:譚樂之

20250908110048888-76-fd650.jpg

隨著建筑行業快速發展,質量風險管理成為行業與監管機構關注的核心議題。近日,慕尼黑再保險發布《共建建筑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DI)可持續發展新生態》報告指出,IDI作為一種國際成熟的風險管理工具,自2006年引入中國以來受到廣泛關注。然而,過去20年實踐表明,IDI在中國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

建筑成本和維修成本上升

慕再指出,受產能和房地產市場供需關系影響,過去10年建材價格整體震蕩。盡管近年價格有所回落,但在房地產投資高熱度時期曾出現明顯上升,且由于成本托底,長期價格較穩定。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推動住宅造價逐年上漲——以上海為例,近5年工程造價增幅約為40%。在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背景下,這一趨勢預計將進一步加劇。

同時,建筑技術更新與施工工藝改進帶來成本增加。為滿足更高建筑質量與環保標準而被引入的新型建筑技術和材料,在提升建筑品質的同時也拉高了建設和維修費用。這些創新型技術往往需要配備專業化施工隊伍,而相關人才的稀缺導致人工成本上漲。

在維修階段,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可能帶來更多難題:如小眾特殊材料難以匹配替換件,不得不整體更換;智能化建筑系統的維修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和特殊設備,成本遠高于傳統建筑維修。建筑成本和維修成本上升使得保險公司在處理IDI理賠時,賠付金額可能大幅超出預期。

與此同時,IDI近年來的費率并未相應上調,這給保險公司帶來沉重的財務負擔,壓縮了利潤空間,甚至導致IDI項目虧損。

此外,IDI周期通常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慕再指出,在IDI承保時,保險公司難以在前期精準判斷長尾風險。隨著時間推移,風險狀況不斷演變,導致對潛在損失的預估存在較大偏差。

IDI面臨系統性風險

建筑工程質量缺陷是IDI業務的核心風險源,IDI系統性風險損失場景集中體現在材料、工藝與設計三大維度。這些系統性風險疊加隱蔽性、滯后性與群體性特征,不僅大幅推高賠付成本,更因責任界定模糊、修復專業性強、風險預判困難等問題,進一步加劇保險公司運營壓力與理賠糾紛風險,嚴重制約IDI市場健康發展。

針對以上系統性風險,慕再認為,保險公司經營IDI需采取全局性思維,構建一個涵蓋材料、施工、環境和監管等維度的風險管理框架,以有效預防和控制風險。通過深入分析這些因素并實施相應的風險管控措施,既能顯著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水平,促進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也能切實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IDI風控服務與保險保障并行的模式,對推動建筑業長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慕再指出,在中國IDI理賠實踐中,多方主體的利益博弈與復雜現實因素交織。從主體層面看,保險公司、建筑企業、業主及第三方質量鑒定機構在理賠流程中立場各異:保險公司出于風險控制與成本考量,傾向于嚴格審核賠付條件;建筑企業則普遍存在責任規避傾向,常對質量缺陷歸因提出異議;業主作為求償方,部分因求償意識薄弱,未及時留存質量問題證據,或在理賠受阻時缺乏維權能力與決心,部分則因過高預期而與保險公司產生對抗。多方在責任認定環節難以達成一致,如建筑材料老化、施工工藝缺陷或使用不當等因素常導致責任劃分模糊,加之損失評估標準難統一,直接拉長理賠周期、降低效率。

此外,第三方質量鑒定機構資質與水平參差不齊,進一步加劇了理賠困境。在缺乏統一規范的鑒定標準情況下,不同機構對同一質量問題的鑒定結論可能存在顯著差異,導致鑒定報告的權威性與公信力難以得到保障。這不僅容易引發保險公司與被保險人對鑒定結果產生信任危機,也為法院在審理IDI理賠糾紛案件時的證據采信帶來挑戰。

慕再認為,推動IDI在中國健康發展的關鍵在于形成系統化的行業協作:通過完善法規和標準,推動IDI與技術檢查服務機構(TIS)的標準化應用,確保證據留存和責任鏈條制度化;提升市場對IDI長尾風險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認知,強化風險管理能力,借助TIS、動態定價和組合管理降低不確定性;進一步完善追償機制,推動專業責任險滲透,打通“IDI主險—責任險追償”的風險分攤閉環,從而實現可持續的市場生態。通過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透明、高效、可持續的IDI生態,真正實現“風險可控、責任可追、質量可提升”,為中國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提供堅實保障。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譚樂之)

責任編輯:龐淳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