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農辦召開部分省份農村高額彩禮問題綜合整治經驗交流會。綜合整治農村高額彩禮問題是黨中央關注、老百姓關心的一件民生實事。為此,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將加強部署,推動農村高額彩禮綜合整治落地見效。
作為一項傳統婚俗,彩禮古已有之。然而多年來,在部分地區,彩禮金額卻逐步變形變味、一路高漲,乃至成為不少年輕人和家庭的一塊心病。有的地方,不知從何時起,有了隱形的彩禮“門檻標準”。彩禮金額不夠“門檻”,就不讓進家門檻,多少幸福戛然而止;有的地方,動輒數十萬元的畸高彩禮,加之房子車子等問題,壓得一些家庭喘不過氣;更有甚者,將結婚當作養育“回本”的時機、把彩禮當作牟利的工具,導致借債結婚乃至彩禮糾紛案件頻頻發生。凡此種種,背離了愛和禮的初衷,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也讓婚姻幸福遭受畸形價值觀的嚴重啃噬。
問題的關鍵,是彩禮的邊界如何把握,諸如“高額彩禮”“天價禮金”等,顯然不符合婚戀價值取向和現代社會文明。也正因為如此,從2019年至今,治理高額彩禮問題,已連續7年6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不少地方也嚴格落實相關政策要求,推出諸如設定彩禮上限、“零彩禮”等創新舉措。眼下,局部地區彩禮上漲勢頭已得到有效遏制,不少群眾也感受到移風易俗帶來的可喜變化。然而也要看到,高額彩禮問題在一些地方、一些基層村莊,仍舊有著活躍市場。治理高額彩禮,是一個精細又持久的課題。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高額彩禮的存在,是十分復雜、牽涉多元的社會議題。它既關乎傳統觀念,也牽涉面子攀比、地方經濟條件以及小環境、“小氣候”等多重因素。可見,治理高額彩禮,從來不是某個部門、某個地方的事,也不會是靠單一“雷霆”手段就能夠化解的事,而是需要綜合施策、因地制宜、久久為功。
比如,民政、農村、司法等相關部門和力量,要多些治理智慧。既要用心宣傳、科學引導群眾對高額彩禮說“不”,也要對涉及高額彩禮的種種亂象,給予公正的法治裁決。在治理手段上,則要多些耐心。要鼓勵地方進行創新探索,根據經濟水平和風俗實際,通過村規民約等設定出約束性規范和倡導性標準。此外,要加大對年輕人尤其是農村適婚群體的公益性婚戀服務,以及就業保障等舉措。
彩禮不是彩“利”。持續深入治理高額彩禮問題,是為婚戀減負,也是為社會正氣正名、為幸福生活“加分”。主動轉變彩禮觀念,自覺抵制不良風氣,才能共同守護好屬于兩個人、兩個家庭的愛和“禮”。
來源:人民網 作者: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