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北京亦莊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亦莊綜保區”)正式通過國家聯合驗收組驗收,這是全國首個以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綜合保稅區,為京津冀區域高精尖產業集聚發展開辟了對外開放新通道。
綜合保稅區作為我國目前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平臺。亦莊綜保區作為海關總署建立預審機制后的首個獲批項目,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快節奏、高效率。
“我們緊密圍繞發展期盼和需求,緊扣監管服務要求,全方位參與了各項建設籌備工作,1年來深入企業調研、現場踏勘70余次,以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改革導向為著力點,保障亦莊綜保區建設快速平穩落地。”北京海關所屬亦莊海關關長王燕說,北京海關積極參與亦莊綜保區設計規劃、指導推進建設工作,協助開展“一企一策”輔導招商,打造智能化監管平臺,制定針對性監管方案。
據了解,基于制造業、服務業融合式發展,亦莊綜保區一期將提供約1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設立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研發和保稅檢測維修四大功能區,同步培育工業品一站式供應、大型設備融資租賃等平臺。密切圍繞集成電路、高端制造、生物醫藥、醫療器械、新能源汽車等主導產業布局,北京海關在嚴格落實綜保區管理要求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保稅研發、制造、檢測、維修、物流等監管服務措施,為塑造“4+N”保稅產業發展體系制定“海關方案”。
“當前,亦莊綜保區已滿足運營條件,北京海關將圍繞亦莊綜保區的產業功能定位及入區企業實際訴求,以智慧海關建設為依托,進一步探索優化監管模式、簡化申報流程,不斷提升入區企業的享惠獲得感,力爭實現開關運作‘開門紅’。”北京海關企管處處長楊燕冬表示。
高精尖智慧場景全集成是亦莊綜保區首創,具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級別自動駕駛和5G+產業等技術優勢。北京海關將以智慧海關建設和“智關強國”行動為契機,在亦莊綜保區內探索建立AI智能條件下“在途風險管控、智能監控網絡、智慧查驗監管、精準AEO培育”的全鏈條監管服務模式。同時,緊盯量子信息、基因技術、類人機器人、商業航天等以培育新質生產力為目標的未來產業,結合行業發展態勢、企業研發生產需求,致力于打造“保稅+”功能升級拓展新模式。
“十四五”期間,北京海關助力北京市綜合保稅區數量由1個躍升為4個,進出口值由621.89億元增長至1333.82億元,實現進出口值翻番。作為全國首個以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綜保區,亦莊綜保區確立了“4+N”保稅產業發展體系,重點聚焦“從1到10”中試迭代和“從10到100”的規模化生產,這與側重“從0到1”研發創新的中關村綜合保稅區、主打空港功能的天竺綜合保稅區和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形成錯位互補、系統發展態勢,不僅是北京市擴大對外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的關鍵一步。
隨著亦莊綜保區正式驗收順利通過,亦莊綜保區二期建設工作將按下“啟動鍵”,這預示著新的產業空間和配套設備設施持續豐富拓展,產業創新、科技創新特色將進一步彰顯。“我們將積極服務北京市產業升級、開放創新,大力推動全新業態前瞻性探索和特色監管服務模式落地,加速北京綜保區與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兩區’政策的雙向賦能、雙向融合,為推動首都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貢獻海關力量。”北京海關副關長王輝說。
(稿件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