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鐵集團對兒童、殘疾軍人、傷殘人民警察、殘疾消防救援人員等旅客購票優惠措施進一步優化,動車組列車優惠(待)票價計算基礎由公布票價改為執行票價,優惠下限為公布票價的4折,同時優化調整動車組列車兒童票相應席別的優惠幅度。優惠車票9月6日開始發售。
從法律層面審視,兒童等特殊群體享有交通出行優待,具有明確法規依據。比如《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航空、鐵路等客運服務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未成年人實施免費或者優惠票價;《軍人撫恤優待條例》《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等法規亦對殘疾軍人、傷殘人民警察的交通優待權益作出界定。然而,在過往政策執行過程中,因優惠票價計算錨定“公布票價”,導致政策紅利未能充分惠及目標群體,形成“制度善意與實際體驗脫節”的困境。
以兒童交通優惠為例,以往國鐵基本都是將兒童票價格設定為成人“公布票價半價”,該標準在票價統一定價、無折扣銷售的時代背景下,能夠切實保障未成年人出行優惠權益。但隨著國內火車票、機票定價權放開后,鐵路等可依據市場供需動態調整票價,折扣票逐漸成為市場主流,3折至5折銷售很常見,這時候若仍沿用“公布票價半價”的舊規,兒童等特殊群體的優惠票價格,反而可能高于成人折扣票,不僅背離優惠政策初衷,更易引發“政策合理性”的質疑。
制度模糊還引發了執行亂象。部分第三方平臺為簡化操作,僅展示“全價票半價”的兒童票等特殊群體票選項,隱藏“與普通乘客同價”的折扣選項;熱門時段的低折扣座位常不開放兒童等特殊群體購票權限。這些行為看似符合“公布票價半價”的字面規定,實際卻讓兒童等特殊群體優惠政策淪為“紙面福利”。
在此背景下,國鐵集團此次推出的優惠政策優化舉措,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執行票價作為動車組列車實際銷售價格,以其為基礎計算優惠票價,能夠確保優惠力度與市場實際接軌,讓政策紅利真正落地。這一調整對普通家庭而言,意味著出行成本的切實降低;對殘疾軍人、傷殘人民警察等群體而言,更是對其合法權益的尊崇與保障,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國鐵集團此次政策調整,并非單純改變計價方式,更體現對民生需求的精準回應與社會責任的主動擔當。特殊群體權益保障不應停留在法律條文層面,更需通過科學合理的執行機制,轉化為可感知的實際權益。過往因計價規則滯后導致的“政策折扣”,本質上是民生服務細節不到位;此次主動優化調整,既是對社會呼聲的及時回應,也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踐行。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落地仍需強化執行監管。一方面,需確保鐵路售票系統精準對接計價規則,避免因系統誤差導致優惠計算偏差;另一方面,應加強對第三方票務平臺的監管,防止其通過隱藏購票選項、設置購票限制等方式,變相削弱優惠政策效果,確保優惠權益直達目標群體。同時,此次鐵路政策調整也為其他交通領域提供參考樣本。
民生無小事,細微處見溫度。國鐵集團優化動車組列車優惠票政策,以實際行動回應社會關切,為特殊群體出行提供更堅實的保障。期待更多公共服務領域能以此次國鐵優惠票調整為借鑒,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及時優化政策機制,讓民生服務更精準、更貼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
來源:燕趙晚報 作者:余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