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9月9日,秋陽杲杲,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旬陽市主場活動于安康市旬陽石門鎮王家坪村富硒貢米基地盛大啟幕。廣袤稻田,金黃稻穗層層疊疊,清新稻香在微風中悠悠飄散,質樸村民的臉上,滿是豐收帶來的滿足笑意,處處洋溢著歡快熱鬧的節日氛圍。
此次豐收節活動以“慶豐收品富硒貢米同振興享美好生活”為主題,吸引了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眾多農業科技企業也踴躍參展。舞臺上,極具地域韻味的文藝節目接連上演,民間歌舞、傳統戲曲等表演,將旬陽豐富的民俗文化魅力盡情彰顯。農產品展示區中,各類土產陳列有序,讓人看得眼花繚亂。顆粒飽滿、瑩潤如玉的富硒貢米最是出眾,現場蒸制后,香氣撲鼻,引得眾人紛紛嘗鮮,品嘗者無不對其口感嘖嘖稱贊。
今年,旬陽市錨定目標、加壓奮進,大力推進作風建設,深度推進“三個年”行動,全力打好“八場硬仗”,“十四五”規劃收官工作加速前行,其中“三農”領域成就卓越,光彩照人。
產業布局上,旬陽市全力推動富民產業、特色產業、專精產業多向拓展,大力開展7條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行動,不斷深挖產業潛力。同時,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新渠道。如今,旬陽已成為夜郎古酒業優質拐棗原料的供應地,其產出的富硒枳椇子代用茶還斬獲第七屆“森博會”金獎。“太極跑?好運到”文旅招牌持續打響,顯著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環秦嶺”旅游大巴順暢通行,銀發旅游專列也成功首發,旬陽踏春賞花休閑游線路也憑借自身特色,入選省級精品旅游線路榜單。
生產保障維度,旬陽市始終把住耕地保護紅線這條關鍵線,面對氣候波動等挑戰,精心組織抗旱保苗行動,筑牢糧食根基。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穩保持在26.98萬畝以上,油料播種面積持續穩定在16萬畝以上。此外,當地煙草、拐棗、魔芋、生豬、肉牛等規模化示范基地拔地而起,現代農業園區也蓬勃建設,農業現代化生產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
城鄉融合發展進程中,旬陽市發揮城市輻射帶動效能,開展示范村鎮創建活動,穩步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水準。大力推行“五好”庭院經濟,促使農村家庭增收與環境美化相得益彰。全力狠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如今,旬陽城區已實現5G基站信號全方位覆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6.4%,李家臺、水泉坪等5個村落更是脫穎而出,入選全省首批“千萬工程”示范村名錄,成為鄉村建設的亮眼標桿。
在旬陽三農事業的蓬勃畫卷中,石門鎮是濃墨重彩的筆觸。這里歷史文化深厚悠久,青山綠水環繞,物產得天獨厚,百姓吃苦耐勞、樸實善良,鄉風文明和諧。近年來,石門鎮黨委、政府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指示,扎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以“生態漁稻茶鄉、農旅康養石門”為定位,聚力于“做強貢米品牌、大神河流域治理、西岱頂景區開發”三大關鍵任務,在產業培育、基建完善、社會治理、康養旅游四個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鎮黨委書記胡秀斌介紹,目前,石門鎮構建起以漁、稻、茶、藥為核心,煙草、魔芋、拐棗、碧根果、羊肚菌、畜牧養殖等協同發展的多元產業架構。全鎮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2萬畝左右,其中煙草種植面積達2000畝,優質富硒貢米種植面積達到3000余畝,稻漁綜合種養規模拓展到1500畝。龍套灣生態魚養殖面積有100畝,存魚量達到30萬尾,建成陸基養魚示范基地3處,總水體容積達6000立方米。與此同時,鎮內新老茶園合計面積達4000畝,兩條嶄新茶葉加工生產線建成投運,中藥材種植面積已達5000畝。當地還打造出百種中藥材品種研學基地,泡農本草中藥材加工公司也正式開工生產,中藥材“種植——加工——銷售”全鏈條已經打通。
石門鎮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主線,精心謀劃年度重點項目30個,計劃總投資規模高達2億元。今年,四條長度均為10公里的產業路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極大方便了農產品運輸與產業發展。大神河流域治理、高標準農田建設、石樓路升級改造等民生項目也即將破土動工。當地緊扣“除、凈、美、業、和”五字方針,開展農村環境整治示范評選活動,評定示范戶120戶、示范路24條、示范院落12個,大力推進105座改廁工程,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環境愈發整潔優美。石門鎮還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依靠“五個群眾”工作法,傾聽群眾聲音,迅速回應群眾訴求,基層社會治理的效率與質量都大幅提升。
如今,秉持“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理念的石門人,在故鄉田野上辛勤耕耘、拼搏進取。石門鎮穩穩扛起糧食安全重任,嚴守耕地紅線,不斷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集群,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它的探索與實踐,為旬陽市三農事業發展提供了寶貴范例與借鑒思路。未來,旬陽市將繼續以特色產業為根基,持續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底盤,穩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同時,也真誠歡迎四方來客走進石門鎮,覽山水秀色、度愜意假期、拓創業之路,共同見證與參與這片土地的精彩蝶變。
(編輯/陳國偉)